西伯利亞獵人如何過冬?零下67度抓野兔,三個月就抓到1500只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麪包夾知識

編輯|麪包夾知識

«——【·前言·】——»

我們中國有句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地區的人們也會採取不同的手段存活下去。

在常年寒冷的西伯利亞荒原,至今還有狩獵的民族。BBC紀錄片《馬背上的民族》就拍攝了當地獵戶的真實生活。雅庫特人在零下67度的天氣裡抓野兔,在被白雪覆蓋的土地上、寒風呼號的情況下,他們三個月竟然能抓到1500只。

我們聽起來可能難以想象,零下六十多度,門都不想邁出去,他們竟然還要天天出去狩獵!他們日常生活中吃的都是兔肉嗎?經濟來源又是什麼呢?

«——【·特殊的獵戶·】——»

俄羅斯東部邊境,西伯利亞雅庫特平原,保持着北半球最低溫度的記錄,那就是零下67℃的低溫,這裡生活着一些獵戶,有的靠鹿,有的靠馬。這些狩獵的“牧馬人”就是雅庫特人。

雅庫特人,並非都是歐洲面孔,他們是西伯利亞土地上的黃種人,那片區域,是世界上中國以外,黃種人第二多的地方。但是他們的生活,或許可以用“茹毛飲血”來形容。聽起來可能很殘忍,但是,茹毛飲血也是保證他們身體健康的方式,因爲這樣,可以降低敗血症的概率。

那裡的生活在我們看來雖然艱難,但是當地人卻感到津津有味。他們居住的房子在童話中被叫做“小木屋”,但是這些木屋應該是高配版,因爲要做好保暖,隔離寒冷。紀錄片中的一家人生活的地方遠離村莊,幾口人,和獵犬擠在一起生活。

看起來對人很親近的這條獵犬,其實還捕獵過野狼。被狗捕到的狼被他們放在後面一間屋子裡,擡出來時狼已經凍成了冰塊。這是他們的方法,先冷凍,然後在剝狼皮。

這個家裡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有首領,有獵人,也有負責伙食和零活的人。早晨起來,他們會喝一碗暖和的早茶。還會去馬圈裡餵馬,他們的馬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高頭大馬,而是矮小毛長的一個品種。

別看這種馬樣子古怪,但是它們和獵犬一樣都是獵人們不能缺少的夥伴,可以當交通工具,可以吃,生下的小馬駒還可以賣。它們最主要的食物——馬肉,被放置在存放食物的木屋裡,裡面的溫度比冰箱還低。

«——【·極地民族的生活·】——»

因爲他們居住的地方溫度極低,所以這些馬只能通過不停吃草來維持生命所需的熱量。但是卻常常有不速之客到訪,這些不請自來的傢伙們,把獵人給馬匹準備的草料偷吃掉非常多,那就是北極野兔。因此,獵人們需要經常設陷阱來捕捉野兔。

對付野兔,他們有專門的方法,用鐵絲繞成圈纏在枯樹枝上,這樣的陷阱,讓他們捕到了大量野兔。有意思的是,因爲溫度太低了,死掉的野兔會立馬被凍僵,所以,撿到野兔屍體後獵人會把兔子腿弄斷,以防裝在袋子裡屍體傷害到馬。

他們圍着佈設的陷阱巡一圈下來,會收穫很多隻野兔,三個月裡,就能捕到1500只。

北極野兔在這裡很是常見,所以毛皮也不值多少錢,牧民主要靠賣馬掙錢。

他們對馬有着特殊的情感,儘管特殊,馬卻還是會被他們當成食物,而且是最主要的食物。他們所餵養的馬,只要是太老的,或者不能再生育的母馬,最終的宿命都是被殺掉,然後成爲日後的主食。

馬被宰了之後,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會浪費,馬肉、內臟、馬蹄、都能成爲食物。他們一天三頓都吃馬肉,常年如此。這一家兄弟6人中,平均每人一天要吃一公斤馬肉,能吃的壯漢每天能吃下去3公斤。這樣說來,他們確實離不開馬。

生活在遠離村鎮的地方確實是危險的,環境惡劣、而且周圍還有豺狼出沒,但是他們卻是自由的。常年待着荒原上,以後還會葬在這裡,能夠看出他們的對這片土地的堅守和對這種生活的滿足。

身處寒冷的荒原上,內心仍然熱流涌動,這是雅庫特人的生活,也是很多極地人民的寫照。

在俄羅斯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生活着一個馴鹿民族——涅涅茨人,在這裡,一年當中有260都是屬於冰天雪地,雖然冰雪覆蓋,但這裡依舊生存了大概45000涅涅茨人。

涅涅茨在他們的語言裡大概就是“世界邊緣”的意思,這也的確名副其實。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靠養鹿、捕魚、狩獵爲生。出行靠馴鹿拉的雪橇,基本上衣食住行都和“鹿”有關,而他們族人也稱呼自己爲“鹿的孩子”。

他們這個民族至今還沿襲着吃鹿肉、喝鹿血的習慣,在我們看來,這種行爲彷彿是野人做派,但是,正是依賴於這個習慣,他們纔不會得敗血症。

雖然食物以肉爲主,但是也不是隻吃鹿肉、魚肉,夏天的時候它們也會摘些當地的漿果,直接食用,或者拿來釀酒。主食也會吃米飯和以免,並不是幹啃麪包。涅涅茨人居住的房子是可移動的,就像尖頂的帳篷一樣,只是保暖和防風設施做的很好,一層裹着一層,不然難以抵擋四面八方的寒潮。

«——【·結語·】——»

這些民族在風雪瀰漫的地方堅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像是在遠離社會、親近自然,他們始終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與自然、動物和諧共存。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