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週年揚帆新起航,科創板改革再出發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2024年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五週年。

五年前,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正式上市,同時開創註冊制先河。

五年以來,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以及節能環保等前沿科技領域的573家硬科技企業借力科創板成功上市,企業得以盡享資本市場紅利,投資者也獲得分享高潛企業成長利好的機會。

於科創板而言,2024年是整裝再出發的關鍵時點。

從制度層面而言,僅4月以來即有數個重磅政策相繼發佈。

4月12日新“國九條”出臺,4月16日,“科創十六條”發佈。

4月30日《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施行。

6月19日“科創板八條”問世。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6月19日舉行的2024年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明確,將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健全發行承銷、併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制度機制,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受訪人士看來,回望過去五年,科創板“硬科技”的板塊特徵和服務科技創新主體的效果頗爲顯著。展望未來,伴隨上市標準的提升,科創板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活力,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爲有力的發展動能。

改革再出發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正式上市,科創板迎風起航,同時也開創了註冊制的先河。

時至今日,科創板迎來開市五週年,五年間,科創板上市公司擴容至573家,市值合計高達5.36萬億元,IPO總融資額亦高達9108億元,逼近萬億規模。

回望科創板服務科技創新5年來的“成績單”,這片“試驗田”孕育出諸多創新性制度,也爲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可能。

首先,科創板定位於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硬科技”成色是其鮮明亮點與創新之處。

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提到,科創板開市以來,歷經科創屬性規則優化調整,以及審覈中對於科創屬性的持續重視,科創板上市企業科創屬性已經成爲板塊的鮮明特色,科創板也已經成爲我國“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

目前科創板塊上市公司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集成電路領域已經形成上下游鏈條完整、產業功能齊備的發展格局;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雲集,成爲美國、中國香港之外全球生物醫藥的主要上市地;同時科創板在光伏、動力電池、工業機器人等產業鏈也已經初具規模。

其次,科創板首創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的先河。

再者,繼率先試行註冊制後,做市商制度同樣在科創板首次推出。2022年5月13日,證監會出臺科創板做市規定,符合條件的券商可按照要求向證監會申請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資格;2022年10月31日,科創板做市機制正式起航。

在做市商的參與下,科創板市場流動性、定價效率、活躍度得到提升。業內人士表示,做市商機制的引入有望提高科創板市場流動性,保持交易活躍度,同時還可以平抑市場波動,進一步促進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

在6月19日舉辦的2024年陸家嘴論壇上,上交所黨委書記、董事長邱勇從多個維度總結了科創板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邱勇提到,科創板的設立爲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強大的資本支撐;促進關鍵領域產業鏈的形成和集聚,在新一代技術、高端設備製造和生物醫藥等衆多領域形成完整產業鏈;提高科技企業創新力度,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2.2%,是A股公司平均值的3倍以上;科創板助力科創企業做大做強,從2019年到2023年的四年時間裡,科創板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和24%;激發創新資本對科創企業投入力度,九成科創板公司獲得創新資本注資,平均規模達9.3億元。

就在科創板開板五週年前夕,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這一重大政策被市場視爲“科創板八條”。

“科創板八條”的出臺標誌着科創板改革再出發,提升優質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制度包容性、優化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推動再融資儲架發行試點探索、建立“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等重大改革方向和備受關注。

揚帆新起航

2024年7月22日,科創板設立恰滿五週年。由於開年以來系列科創板與科技企業政策相繼出臺,使得科創板站上揚帆起航的全新起點。

4月12日,新“國九條”發佈,明確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同日,證監會出臺《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上交所同步發佈《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

根據文件,科創板上市門檻從三個方面得以提升:強調發明專利的產業化;企業要想登陸科創板,需要提供合計50項以上的發明專利。過去,這些發明專利的要求爲“形成核心技術和應用於主營業務”;按照《指引》,如今需要在上述要求的基礎上滿足新條件“能夠產業化”。

發明專利不僅新增“能夠產業化”要求,而且對於用於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數量要求也有所提高,由過去的“5項以上”調整爲“7項以上”。

研發投入規模方面,將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由“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調整爲“累計在8000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經營業績方面,提高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在原來基礎上提升5個百分點至不低於25%。調整後,科創板企業若想上市,需要滿足約束條件: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5%,或者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這一系列規定的背後,皆在強化“硬科技”定位,4月16日發佈的“科技十六條”、6月19日出臺的“科創板八條”均與之一脈相承。

“科技十六條”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進一步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支持科技型企業依法依規境外上市,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更好支持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發展。

“科創板八條”則從IPO、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多方面爲“硬科技”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內容涵蓋強化“硬科技”定位,開展深化發行承銷制度試點,優化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債融資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併購重組,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完善交易機制,加強科創板上市公司全鏈條監管,積極營造良好市場生態等方方面面。

其中,併購重組成爲監管當前鼓勵的重點方向。“科創板八條”明確,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併購整合,提升產業協同效應。適當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着眼於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豐富支付工具,鼓勵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方式實施併購重組,開展股份對價分期支付研究。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聚焦做優做強主業開展吸收合併。鼓勵證券公司積極開展併購重組業務,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證監會主席吳清也在2024年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支持上市公司運用各種資本市場工具增強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發揮好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橫向、縱向整合協同。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監管鼓勵科創企業間併購重組疊加科創板上市標準的提升,意味着科創板“硬科技”屬性進一步增強。對於“硬科技”屬性突出、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科技企業,科創板IPO仍爲最佳之選;對於綜合實力稍弱的企業,產業併購或是更爲可取的發展之徑;而對於已經上市的科創板企業而言,在既有實力強勁的情況下,加大產業鏈上下游併購整合,或是較爲理性之選。

展望未來,國內外機構人士均對科創板未來期待滿滿。中信證券執行委員、全球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主任馬堯認爲,隨着科創板深化改革,科創板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活力,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新動能。

在瑞銀證券全球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孫利軍看來,從政策環境來說,科創板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受益於更加規範的市場秩序和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爲優質企業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融資環境。在不久的未來,這些中國領先的科技創新企業可以在科創板的助力下,實現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進一步成長爲領先全球的頭部企業,成爲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增長引擎,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