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良師」最後一課!知名命理師「上海岳母」捐大體圓老師夢
▲阿谷老師和太太一同參與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大體老師」是醫學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這些「無語良師」用自己生命最後一段路給學生上課。臺北醫學大學今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邀請家屬一同追思捐贈大體的家人。其中有一名來自上海的無語良師孫靜靜正是知名命理師阿谷老師的岳母,幾年前因罹患膽管癌,輾轉到臺灣治療,在女兒的建議下捐大體,完成「生前想當老師的願望」。
阿谷老師今陪同太太一起出席追思會,受訪時談及岳母生病到捐贈大體的過程。他說,岳母是在2021年發現罹患膽管癌,2022年來臺灣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轉安寧治療,大概一個月就離開了。
談到岳母捐贈大體一事,他透露,太太是獨生女,一直都待在醫院陪伴媽媽,有天遇到一名長期推動捐贈器官和大體的腎臟病友,透過他的分享,才知道臺灣醫學界很缺大體老師,太太在瞭解後,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阿谷老師的太太Fanny受訪時表示,聽到捐贈大體資訊的當下,直覺這應該是老天的安排,因爲媽媽內心一直很想當一名學校老師,不過早年沒有考試資格,所以這一直是她的人生遺憾,當時瞭解捐贈大體資訊後,「心裡覺得媽媽會不會在等這件事情?」於是她也把訊息轉達給媽媽。
▲北醫今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圖/北醫提供)
Fanny說,她回到病房問媽媽,「你眼睛可以給別人用嗎?」媽媽大方地說「可以啊!」她接着問,「你一直以來不是很想當老師嗎?你現在有機會去當這些優秀醫學生的大學老師,你之後會是他們的人生老師。」結果媽媽馬上就同意,簽了捐贈同意書。
「母親的大體在離開後2年啓用了,如今已經完成教學,順利火化了。」Fanny說道「其實這整件事情到現在,我是很感激的」,當時面對媽媽離開,情緒是比較濃烈的,不過有因此被北醫承接住,北醫在溝通過程有直接表達很需要大體老師,但也直說如果之後沒有捐的意願,也可以取消捐贈,他們在各方面都很周到。
針對大體捐贈的意義,阿谷老師坦言,雖然仍有很多民俗傳說和說法,會去執着身體完整,但從事通靈類的命理工作,更可以深切感受到一個人的意念,身爲大體老師的家人,這個意念傳達的時候,其實不會影響到後代子孫,甚至會感受到這份愛的正念能量,對整個社會是有正面影響力的,也相信這份正念的強大,是可以共振到這些醫學生,成爲他們學醫之路的燈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