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紅袍與臺灣烏龍茶 同根同源

臺灣青年在母樹大紅袍石碑前合影。圖/張漢驊

武夷山國家公園內峭壁上,刻有形容大紅袍綜合感受的文字「巖韻」。圖/張漢驊

武夷山是萬里茶道的起源,其中大紅袍更是遠近馳名,大紅袍的母樹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根據園區介紹,大紅袍母樹共六株,茶樹品種,灌木植物,樹齡300多年。1980年代,無性繁殖(插枝截培)大紅袍茶樹獲得成功,並大面積推廣種植。出於對樹種的保護,2006年母樹大紅袍茶樹停止採摘。

當地導遊吳迎春表示,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其實是三棵四叢六株,現在已經不能採摘了,而武夷山是臺灣烏龍茶的來源地,早期福建移民到臺灣時,曾有兩次將大紅袍移植臺灣的紀錄,移植株樹分別是10幾株和20幾株,所以武夷山大紅袍和臺灣烏龍茶是同一根源。

母樹大紅袍分佈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區,生長在九龍窠懸崖峭壁的半山腰。母樹大紅袍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終年有水從巖頂流下,帶着巖頂所積累的養分,形成恰到好處的灌溉。另外,由於母樹大紅袍所處的岩石位置,能夠擋住中午猛烈的陽光,卻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往母樹大紅袍。繁殖方式是無性生殖。

吳迎春表示,大紅袍因爲生長環境的關係,又稱作武夷巖茶,而臺灣烏龍茶主要生長在山區,所以武夷巖茶和臺灣高山茶的製茶工藝並不相同,臺灣的製茶師傅曾多次來到武夷山考察,並與當地製茶師傅交流製茶工藝。

武夷山國家公園峭壁上的「巖韻」二字,是武夷巖茶獨有的特徵,取決於茶樹的生長環境,「巖韻」的強弱還受到茶樹品種、栽培管理和製作工藝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