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百億母基金誕生,頭部GP來了

這一次,又是武漢。

投資界-解碼LP獲悉,武漢江夏區政府投資基金計劃正式發佈謀劃“1+5”架構的政府投資基金體系,力爭未來五年總規模達到200億元,旨在通過與頭部基金管理機構及龍頭產業資本合作,爲江夏區導入優質產業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據悉,該政府投資基金羣包括五大方向: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創投基金、天使投資基金、鄉村振興基金及城市更新基金,力爭打造一個千億級的政府發展基金集羣。目前,武漢江夏區已經和高瓴等頭部機構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武漢區級母基金

向全球VC/PE伸出橄欖枝

地處長江中游,武漢市江夏區與光谷相鄰,素有“楚天首縣”美譽。江夏區在“武鄂黃黃”武漢都市圈中位居核心區域,是武漢工業經濟的主戰場。隨着湖北創投蓬勃發展,江夏區“1+5”政府投資基金體系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力爭未來五年總規模達到200億元。

資料顯示,江夏區是武漢工業經濟的主戰場,曾連續11年榮登全省縣域經濟榜首,連續5年榮膺“中國工業百強區”稱號,兩度入圍“中國百強區”。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現代裝備製造、大健康、光電子信息、農產品加工、現代服務業等爲主的產業結構體系。

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基金招商”路徑,江夏區正在謀劃“1+5”架構的政府投資基金體系,包括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創投基金、天使投資基金、鄉村振興基金及城市更新基金,力爭未來五年總規模達到200億元,通過與頭部基金管理機構及龍頭產業資本合作,爲江夏區導入優質產業資源,吸引各方支持江夏區企業創新創業發展,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江夏區面向全球招募優秀子基金管理人,至今已與高瓴、復星集團、長江產業基金、同創偉業等建立合作關係,擬設立的基金規模超500億元。

9月底,江夏區人民政府與高瓴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着力共同推進在江夏區培育和導入適合的優質產業,圍繞產業落地開展整體規劃,促進江夏區產業升級。據悉,高瓴擬將新設立的40億產業投資基金落地江夏。

迄今江夏區已有3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8家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而在上市後備企業中,4家省級金種子企業,10家省級銀種子企業,8家市級金種子企業,8家市級銀種子企業。在專精特新企業中,3家公司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3家獲批2021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進入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

至此,江夏區正在崛起爲創新高地形成了以東車谷、南光谷、康谷、智谷、農谷“五穀”爲主導產業,推動形成武漢南部現代產業大走廊;擁有64家創新平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技術中心4個,亞洲首個最高級別生物安全P4實驗室。

另外,中國船舶研究所701、709、712、717、719等齊聚江夏,區內25所高校、28萬大學生。2022年,江夏區躋身中國創新百強區第77位,連續9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爲“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先進區”。

基金招商席捲

這是一場新興產業爭奪戰

對於VC/PE而言,關於政府引導基金最爲關心的問題還是返投,這與當地產業基礎息息相關。事實上,這也是高瓴新基金落地武漢市江夏區的重要考量因素。

先看大健康方向,江夏區形成了“一園三區、產城融合、藥械聯合、醫養結合”的模式,還有28家重點龍頭企業。預計到2025年,江夏區力爭引進50家規模以上大健康企業,實現年度稅收50億元,打造500億級產業集羣,吸納2萬人以上就業,打造成武漢市五個國家級產業基地之一。

而在汽車產業上,江夏區作爲武漢車谷副城的直接輻射區,具有先天區位優勢。目前已落地59家汽車產業規上企業,3家企業躋身武漢54家龍頭名單。到2025年,江夏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力爭產值達到1000億元。

在光電子信息產業,江夏區已成爲全省首個華爲5G網絡建設深度合作區域。目前有23家重點龍頭企業,並已成立包括華爲武漢城市產業雲創新中心、騰訊(武漢)研發中心等創新研發中心。瞄準“光-芯-屏-端-網”優勢產業方向,這裡將打造“中國光谷”最大的配套產業基地,到2025年,光電子信息產值預計達到200億元。

江夏區大舉發力政府投資基金,無疑是當下全國各地引導基金遍地開花的一縷縮影。以往國內主要以省、市級母基金爲主,到現在區、縣級母基金迎來罕見爆發。

僅在今年,合肥肥西縣就官宣了包括政府投資母基金、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高端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等多支產業基金。此外,湖北、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多個省份的區縣級城市也紛紛落地引導基金。

政府引導基金下沉趨勢愈演愈烈。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政府引導基金設立開始下沉區縣,共設立662支,已認繳規模0.95萬億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設數量佔比已達50.%,同比增勢顯著。

上海某知名引導基金合夥人總結了當前母基金的兩個明顯特點:一是越來越下沉,各地產業母基金或引導基金,由原來的省會城市設立爲主,逐步延伸至地級市,當前正向區縣不斷“下沉”;二是越來越細分,爲了發揮在特定領域的引導和聚集放大效應,在深入運作綜合型母基金的基礎上,各地也在推進細分領域專業型母基金的設立和運作。

如此熱鬧的一幕背後是各地對於發展新興產業的急切心情。不過,在社會資本募集困難及財政資金收緊等多方面因素下,各地政府對於政府引導基金實現經濟效益、產業落地、招商引資的訴求日漸增加。“一個地方要想把創投做好,需要把創投當成一個產業去做,把生態做好,而不只是一個招商引資的工具。” 一位母基金資深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