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通過轉融通遏制所謂上漲即風險,其邏輯結構是不成立的

春節剛過,證監會召開專家等系列座談會,一股暖意開始在市場內涌動。上證指數也用一根連續8個交易日的陽線,做出“迴應”。截至2月23日當天收盤時,時隔52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重新回到3000點整數關口。

接下來,A股是否有望在3000點震盪調整中逐漸步入內生修復通道?對於市場穩定,當前討論較多的轉融券、量化交易以及“T+0”等機制,是否到了規則的調整改革期?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此專訪了參加過座談會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

貝殼財經:證監會宣佈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限售股出借已自1月29日起全面暫停,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由實時可用調整爲次日可用,也將於3月18日起實施。A股市場的做空機制因此備受關注。你如何看待當前市場對此討論的聲音?

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建設,特別對於市場化,這是一個長期目標。但是當我們的股票市場處於一種“非常狀態”之下,讓市場恢復信心、穩定預期,是當前一切工作中的重點,其他的都要放到後面去。

可能有些人還不太明白我們正在面臨着什麼,所以對轉融券,也包括對量化交易還有各種討論聲音。

當然作爲一類工具、一種股票多空的投資策略,它們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但是如果這種工具、策略使我們當前的股市某種程度上處於一種賣壓之下,當然要阻止。這個道理就像一位病人突發心臟病,我們在這個時候是不能選擇反而有加重病情效果的藥物。特別對於那些通過變相“T+0”實現日內高拋低吸、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的惡意做空者,就是要嚴懲,這是不存在任何爭議的。

無論是直接採取暫停措施、限制融券規模或是交易所的“公開譴責”、出臺六大舉措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監管安排,近期證監會體系對融券做空、量化做空所採取的這些舉措和市場化建設的長期建設目標並不矛盾。

貝殼財經:證監會在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提到,重點完善量化交易、融券等監管規則,旗幟鮮明地體現優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此,你有何期待?關於長期目標中的市場化建設,你又有何建議?

吳曉求:關於市場化,我們其實更應該關注一個現象,即長期以來中國市場似乎被這樣一種理念籠罩——一旦股市進入持續上漲通道,總是會擔憂,認爲資產價格上漲就是泡沫、就是風險隱患,反而下跌倒成爲一種安全。

在這樣一個對市場錯誤理解的理念影響下,過往一段比較長的時期,我們在市場政策工具的設計方面,試圖遏制資產價格上漲產生泡沫的想法,要更佔上風。所以我們在工具箱裡面使用了類似轉融通,特別是轉融券這類的工具,通過做空機制去實現這些想法。

但在邏輯結構上,這些想法都是不成立的。

一般是在一個長期的牛市裡,大家會擔心這其中有泡沫被吹起來、越吹越大。因此我們需要一些做空的工具去對衝一下風險。但如果你就是在一個牛短熊長或是完全沒有上漲的市場情況下,把工具箱弄得這麼豐富,甚至讓做空的工具在其中還能掙到大錢,這就是一件非常不符合邏輯的事情。

3000點,從來都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是希望中國股市能夠漲起來的,中國資本市場能夠逐漸成爲全球重要的財富管理中心。同時我們也認爲我們的優質上市公司是值錢的,而且未來還會更加值錢。但在中國市場中,你會發現試圖遏制資產價格上漲產生泡沫的聲音,實際上是比較常見的。

當然,中國資本市場成長不起來,也有它內在的深層次的原因,包括理念認知、功能定位、制度設計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平衡的問題,而當這些問題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出現了抑制市場上漲的效果。

面對這樣一個複雜的市場條件,我們要非常清晰地瞭解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就是要穩定市場、穩定預期、穩定信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