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座製造業名城的“開放血脈”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方案,成爲公認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之際,發展外貿和吸引外資,無疑是當下中國城市對外開放領域的重要命題。無錫,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今年1-8月,外貿進出口總額654.8億美元,規模穩居江蘇省第二位,實際使用外資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江蘇全省第一。”

“去年,無錫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009.4億元,同比增長14.2%。今年1-8月,無錫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總額997.6億元,同比增長5%,出口產品已全部涵蓋64個國家。”

這是無錫的成績單。

作爲中國的製造業重鎮,無錫的經濟數據不但在於數量和質量,更在於它對全球市場的連接特徵——這座城市,依然充當着中國實體經濟與外商,與外資重要連接器的作用。這一點尤其重要。

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事實上,現在的無錫越來越成爲了對外開放的高地。

放到更長的時間軸上觀察,無錫的開放有歷史基因,同時也受到企業家精神與有爲政府的共同作用。開放的大好格局,是各種力量綜合努力的結果。

這一點,在當下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錫山區無錫一棉紡織集團的企業百年展示廳內,放置着一臺“1920”年份的紡機。這臺穿越百年的紡機繼承自一棉集團的前身——申新第三紡織廠。1919年,著名民族工業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荒涼的樑清溪畔建起了申新三廠。

工廠建立伊始,來自英國、美國的紡織設備,帶來了那個時代的“超級生產力”——紗錠50000枚、布機500臺、電機3200千瓦、軋花機80臺,可年產棉紗3萬餘件、棉布30萬匹,在國內規模無二、同業矚目。

這種開放的品質和對生產力變革的敏感,也在日後深深影響了這片土地上的人與事。

20世紀80年代,隨着城市大中型企業在經濟體制改革中逐步增強活力,鄉鎮企業發展面臨挑戰。生存和停產的抉擇之下,有膽識的鄉鎮企業家們把目光轉向了國際市場——改產外貿產品,從內銷走向外貿,實現出口創匯。

無錫再次走到變革前沿。

全國棉紡織行業第一個來料加工補償貿易項目——由無錫一棉與香港黃浦江紡織有限公司開展的來料加工補償貿易;江蘇省鄉鎮企業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江南模塑公司;中國農民在境外投資興辦的第一家合資企業——耀錫有限公司……當無錫企業開始學會利用全球範圍內優質資源要素的同時,這座城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

歷經時代變遷,當初的申新三廠成爲了現在的無錫一棉,而鄉鎮企業經過股份制改革後,成爲了紅豆集團、陽光集團、海瀾集團等大企業集團。

但蔓延生根、向外生長拓展的頑強生命力仍然在。如今,它們正在成爲無錫對外開放的重要先行者。

一棉集團、陽光集團、金茂集團在埃塞俄比亞陸續建成投產紡織項目,非洲大陸形成了無錫紡織服裝產業集聚。通用股份在泰國、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工廠,成爲國內爲數不多擁有海外雙基地的輪胎企業,並以此爲基礎不斷拓展海外市場。此外,確成股份、江陰愛貝施等也在泰國開展了輪胎及新材料項目。模塑科技、吉興汽車零部件在美國、墨西哥等地開展汽車零部件項目,爲無錫新材料以及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全球化佈局打下基礎。

紅豆集團聯合中柬企業共同開發建設西港特區,在滿足自身境外設廠需要的同時,吸引中外企業入駐,爲走出去企業搭建集羣式投資貿易平臺。西港特區從一個無水、無電、無路、無網的荒灘,發展成爲如今擁有來自中國、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的175家企業、創造就業崗位近3萬個的國際化標準工業園區。

薩科特新能源科技、新亞安全用品等傳統外貿企業,藉着新型數字貿易的創新活力和增長韌性,抓住跨境電商新機遇,從設計、研發到生產、銷售,不斷延伸產業鏈佈局,在傳統貿易的“紅海”中尋求跨境電商“藍海”突破。

藥明生物、雅迪控股等無錫境外上市企業藉助境外資本市場,不斷加快全球化業務佈局。蘿貝電動車、臻和生物等7家企業正在證監會備案擬赴美股、港股上市,走到發達的國際資本市場融資。中國故事,加上國際資本市場的背書,新時代的無錫企業一開始就是國際化的。

除了資本,更有對全球先進技術的追求。比如,錫產微芯以22.3億美元併購安譜隆荷蘭有限公司,完成了2022年全國最大的一筆半導體併購交易。錫產微芯也正是通過這樣的併購整合逐步打造了半導體IDM商業模式,成長爲覆蓋“芯片設計-製造-封測-模組產品”全產業鏈生態的無錫集成電路核心企業。

無錫的企業和企業家很清楚,分工是工業文明的基礎、交換是商業文明的本質。只有放在更宏大的全球市場背景下,在不同經濟區域之間進行資源要素交換,才能催生更多的增量財富,實現持續的增長和創新。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開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部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進行轉移。這陣“風”也爲當時鄉鎮工業紅火、已是華東經濟重鎮的無錫吹來了衆多“洋客”,尤其是日資、韓資、歐美資本。

無錫研判趨勢,找準招引重點,並在一衆城市都將廉價土地與勞動力、交通便利、市場潛力等作爲吸引點時,找到了自身更爲突出的比較優勢—產業基礎,成功吸引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輕工等領域的外資項目落地,形成了著名的“日資高地”“韓資板塊”“歐美組團”。

近幾年,受地緣政治等各種外部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重組,國際上颳起新一陣產業轉移的“風”。這一次,無錫也是行動迅速的“捕風者”。

日資、韓資、歐美資本的“風”仍然在吹,並帶來了新變化:無錫開始結合全球產業佈局向“近岸化”“短鏈化”背景以及自身建設“465”現代產業體系目標,與日本、韓國、歐洲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產業領域,加強產業鏈對接合作,通過外引內育補足產業鏈關鍵節點缺位,提升整體競爭力。

最新的合作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新動向:日本夏普顯示科技與無錫市政府在無錫設立銷售總部、加快建設研發中心達成共識,並將瞄準Nano—LED、元宇宙等新賽道謀求更多合作。

韓國LS集團在建設無錫產業園二期項目外,還計劃圍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領域與無錫開展更多合作。

今年七月剛剛揭牌啓動的全國第一家“中法合作示範區”——中法(無錫)產業合作園,將重點放在了先進製造、科技研發、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合作上。

也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中東地區吹來的“風”。

中東國家曾依靠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積累了巨量的財富。但在“減碳”目標、國際局勢等一衆因素影響下,中東國家正向多元化經濟轉型,尤其注重以投資爲核心手段,吸引全球的科技企業和創新資本賦能本土,最終實現國民財富的長期保值。

對於無錫而言,這是一個已經開啓的機會窗口。無錫正在打造產融結合典範城市,引入股權投資基金等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而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無錫擅長的產業亦是中東致力於產業升級的方向。顯然,這些產業基礎對任何全球性投資者來說,都極具吸引力。

“我們與國際資源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嫁接,而不是單向的招商引資。把中東的基金引到無錫來,把無錫的產業引到中東去。”無錫市金融局局長顧偉告訴《南風窗》記者。

合作已然開始:中東資本走向無錫,錫山-Oros投資基金、亞洲(惠山)創新成長QFLP基金、中東(濱湖)數字經濟發展QFLP基金、中東(經開)美元母基金等一大批合作項目簽約落地;無錫製造亦走到中東,無錫龍道博特汽車輪胎製造基地項目,作爲中阿產能合作示範園的首個入園項目,致力於在阿聯酋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輪胎製造工廠.......

“一帶一路”的“風”也爲無錫外貿吹來了新機遇。作爲傳統外貿大市,無錫擁有機電、紡織服裝、新能源等外貿拳頭產品,深耕歐盟、東盟、日韓等市場,外貿規模已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前15名,去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100億美元,位列全國地級市第3位。

要進一步增強無錫外貿韌性,市場多元化發展是關鍵所在,“一帶一路”恰能提供開拓中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機遇。而無錫也爲本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提供多樣助力。

主動鏈接中歐班列、暢通外貿通道。去年8月,中歐班列“江蘇號”無錫—連雲港—烏茲別克斯坦班列開通,無錫成爲江蘇首個開行中歐班列接續班列的試點城市。這些擁有倍數級帶貨能力的“鋼鐵駝隊”,讓無錫本地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將產品送出國門,直奔“一帶一路”。

搶佔跨境電商外貿新業態。9月28日,無錫召開了一場重要會議——全市外貿工作會議暨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這是無錫多年來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舉行全市外貿工作會議,也是首次對跨境電商發展召開全市會議。

無錫將以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爲引領,推進一帶一路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並在江蘇省內率先啓動“跨境電商+產業帶”培育計劃,探索“一板塊一特色”品牌出海行動,打造江陰紡織服裝、宜興紫砂、錫山電動車、惠山汽車及零部件、濱湖高端精密智造、樑溪服務商和寵物經濟、新吳時尚家紡及全鏈服務、經開文化藝術品等跨境電商產業帶。

故事還將繼續,無錫在頂層設計上下足功夫:搭建“1+N+1”招商工作架構——以無錫市招商護商工作領導小組爲“1”的核心,各板塊和開發區、相關部門、市屬國企平臺作爲“N”的多元主體,市投促中心爲“1”的執行保障,跨區域協作引導招商資源的高效配置和集約發展;同時,織起“10+N”全球招商網絡——搭建覆蓋海外重點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重點城市的境內外招商網絡體系,挖掘所在國別和地區跨國公司投資佈局項目信息,從而讓全球優質資源向無錫彙集。

可以形象地說,無錫的國際招商引資不但專業化,更是規模化和創新化的,效率奇高。

“確定投資地點、合作伙伴時,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心與心的距離。”在中國日本商會副會長小原正達看來,“心與心的距離”不僅是人文相親的世代友好,也是合作發展中十分的用心和十足的誠意。

這事實上揭示了外商投資的一種新趨勢:理性的“商投”之外,還有感性的“情投”。無錫很早就有了這樣的理念與意識。

1986年5月,無錫市政府請來日本ABC音樂出版公司會長山田廣作和著名詩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到無錫旅遊,並希望他們回去之後創作一首歌曲來拉動無錫旅遊業。回到日本後,中山大三郎創作了《無錫旅情》,並由著名歌手尾行大作進行演唱。

這首歌,在日本六家電視臺播放半年之久,唱片發行量突破100萬張,還登上了年底紅白歌會的舞臺,風靡日本全境。

許多日本企業家也正是通過這首歌有了“無錫情懷”,選擇到無錫投資興業。今年5月,在東京舉辦的無錫(東京)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會現場,當“坐上火車,駛向太湖畔,水鄉無錫”熟悉的旋律響起,全場合唱。

再如櫻花。從上世紀30年代,黿頭渚當時的“園主”、曾在日本留學的無錫士紳楊翰西在長春橋兩旁的湖堤上種下了第一批櫻花樹,到八十年代開展“中日櫻花友誼林”民間友好活動,櫻花與無錫有着莫大緣分,也是當時對日招商的一張“人文牌”。

如今,櫻花已經成爲無錫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每年3月底4月初,太湖黿頭渚景區櫻花盛放時,無錫都會舉辦”櫻花節“。這之中有着一批特殊的遊客——應無錫市政府之邀前來參加“櫻花節”的外資企業以及駐華機構代表。

還有“水”。頭枕運河、懷抱太湖、背靠長江,溪流、清泉點綴其間,水塑造了無錫城市的形態與氣質,也影響着無錫人的世界觀與精神。

今年2月23日,無錫在澳門舉行“雙灣融合•共創未來”無錫—澳門合作發展交流會暨無錫金融雅集第三季(港澳專場)。走出無錫的第一站選在澳門,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澳門也與水有緣,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雙灣融合•共創未來”無錫—澳門合作發展交流會暨無錫金融雅集第三季(港澳專場)(圖源:無錫經開發布)

8月8日至12日,無錫經貿代表團在英國倫敦進行經貿文化交流活動時,也選擇以“水”拉近兩座城市“心與心的距離”。活動開始前一天,英國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泰晤士報》刊登了題爲《長江上的名城:有豐厚底蘊,更有光明未來》的整版文章。

唯有真誠,可以跨越山海。

今年以來,無錫多次組團赴境外開展推介交流——2月,赴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雙灣融合共創未來”系列活動;5月,赴新加坡、韓國、日本開展經貿文化交流和招商對接系列活動;8月,再赴英國、沙特、阿聯酋進行投資交流、考察拜訪活動。

緊鑼密鼓地赴境外招商,一爲“穩故”,拜訪已在無錫投資的“老朋友”,在相關領域既有合作基礎上挖潛更多新合作;二爲“拓新”,牽手更多“新朋友”,擴大“朋友圈”。

無錫的用心與誠意,來自於這座城市的每一位招商工作者,來自於城市的方方面面。

913位政府服務企業專員、1071位聯絡員組成的外企服務工作專班,構建“24小時不打烊、360度無死角”的招商護商工作體系;276條全產業配套政策支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企業轉型升級,20條優惠政策專門服務外資企業和外貿進出口企業,一網通辦、一次認證、一站辦結;高品質的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國際化生活配套讓這裡生活更宜居.......

也正因此,外商對無錫有着極強的投資粘性。據無錫市商務局副局長袁開坤介紹,在無錫的存量外資企業,現在正通過增資擴股利潤再投以及總部化、基地化發展等方式繼續“加碼”無錫。

位於惠山區的意大利威埃姆集團拿出了這些年的部分投資利潤,收購了當地的一家制造業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此外,公司還計劃啓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建設,加快推進無錫基地“工廠總部化”進程。

1993年就投資無錫的阿斯利康,30年來在無錫先後建成生產、物流、銷售、區域總部、創新中心。尤其是2020年建立的阿斯利康無錫I•Campus生命科學園,更是政企合作構建全球化生命科學生態圈的典範。今年,園區也將正式啓動三期建設。

回顧無錫一路走來的開放故事,我們不難發現,無錫發展能夠脫穎而出,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將城市發展融入世界格局,發揮企業家的主體地位,用一流的公共服務拉近與世界“心與心的距離”,才能真正在風雲變幻的時代,吸引全球頂級的生產要素,長期爲我所用。

無錫的開放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實習生謝可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 | 陳 瑩

編輯 | 譚保羅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