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底渣再利用 鋪路好料

混入瀝青混凝土

迪化及內湖污水處理廠每日處理約74萬噸的生活排水,經處理後會產生約5噸乾燥污泥,再運送至焚化廠與垃圾混燒,產生的底渣最終只能丟棄掩埋,不過,經北市工務局與環保局研究後,展開試辦混燒剩下的底渣,替代瀝青混凝土天然粒料鋪路。

內湖污水處理廠長張賢德表示,試辦道路更新面積約2000平方公尺,路面銑刨深度5公分後,先把瀝青溫度加熱至120度至163度間,倒上路面經壓路機來回滾壓,等溫度自然冷卻至50度以下,黑閃閃的道路就大功告成。

內湖試辦符標準

張賢德說,內湖廠自2003年運轉至今,已超過14年,廠區柏油路面相當老舊,因此就利用含有焚化底渣再生粒料的瀝青混凝土鋪路。

減少開支省荷包

其中,粒料配料比例有45%是碎石、37%砂及18%焚化爐底渣,送民間公司檢驗,都符標準。

臺北市衛工處長陳世浩進一步說明,過去垃圾焚化底渣屬於廢棄材料,只能送掩埋場處理,但在臺灣設置掩埋場是愈來愈困難,必須朝減少垃圾量努力,想出辦法讓污泥底渣代替天然骨材再利用,不但成功減少垃圾,還降低天然資源開採,未來若廣泛運用在全市道路與公共工程,也可大幅節省市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