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有舉白旗勇氣?

(圖/美聯社)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今年2月初,進行自從俄羅斯兩年前全面入侵基輔以來最爲重大軍事領導層人事調整,撤換包括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在內的高階軍官,扎盧茲尼將轉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而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呼籲烏克蘭展現出「舉白旗」的勇氣,並透過談判終結與俄羅斯的戰爭。此舉,烏克蘭民衆與全球關切俄烏戰爭進展的國家,也逐漸疲乏並加深不確定感。

扎盧茲尼在分別接受《經濟學人》與CNN訪談時,闡述烏軍的戰略理念與面臨困境。首先,烏軍應避免陷入長期陣地戰的戰略困境。扎盧茲尼強調,當戰爭進入以靜態和消耗性戰鬥爲特徵的新階段時,俄羅斯將有機會恢復其軍事力量,使得烏克蘭必須從長期的陣地戰「陷阱」中逃脫,因此,烏克蘭需要更大的空中力量和無人機支援,以及提高從無人機進行電子戰的能力。

再者,他指出烏克蘭部隊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改進需求,包括攻擊敵方炮兵、提高掃雷技術以及建立軍事後備力量。此外,由於訓練資源有限,且訓練場所易受到俄羅斯攻擊,使得烏克蘭軍隊在提升訓練和建立後備力量方面面臨挑戰,而且俄羅斯在武器、裝備、飛彈和彈藥方面仍長期保持優勢。最後,他認爲創建新的國家技術再武裝系統之必要性。

澤倫斯基在撤換扎盧茲尼後,即任命瑟爾斯基擔任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曾經領導基輔保衛戰,後策劃哈爾科夫反擊戰,之後擔任烏克蘭東部軍事行動的負責人。

瑟爾斯基的戰略風格應不會對扎盧茲尼的風格進行大幅修正。除人員與彈藥問題外,他還需要解決如何應對長程打擊俄羅斯基礎設施、整合F-16戰鬥機進行作戰,迅速發展下一代無人系統,以及可能因動員令而面臨烏國產業人力短缺,與民用車輛遭徵召程序混亂的問題。

在民主國家當中,軍政關係經常存在緊張狀態,這在和平與戰時皆然。扎盧茲尼與澤倫斯基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凸顯這一因素,尤其是在公開介入動員事務和對戰略失敗的公開評論,也反映扎盧茲尼與政府在戰略和政策上的分歧。

烏克蘭此次在與俄羅斯戰爭的關鍵時刻進行的陣前換將,揭示着烏克蘭戰略的變化,但這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舉動。

澤倫斯基迫切想要奪回失地,而扎盧茲尼認爲在兵力與彈藥不足情況下進行防禦戰,澤倫斯基的計劃將導致軍隊傷亡更大,但倘若西方國家評估烏克蘭有機會獲勝機會,可能會獲西方支持引進更多裝備。扎盧茲尼則是儘量減少自身的損失來耗盡俄羅斯的資源和人力,讓制裁隨着時間的推移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一位是政治家,從政治家的角度看戰爭,並且難以拒絕來自西方的要求於夏季發動反攻,而另一個是將軍,從軍事的角度看戰爭。這種內外問題與戰略考量,正是烏克蘭在當前複雜國際形勢下面臨的重大挑戰。(作者爲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