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賣方首席熱議新“國九條”:重要引領性作用,能夠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預期

財聯社4月12日訊(記者 高豔雲)十年一度的資本市場“國九條”,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各大券商研究所紛紛予以重點解讀。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表示,總的來看,本次《意見》指明瞭中長期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結合此前二十大精神及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在多項重要領域上做出明確部署。本次《意見》發佈對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優化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助力實現建設金融強國,引導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一致認爲,國務院4月12日發佈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內容具備原則性,短期內能夠起到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未來發展的預期的作用,市場的真正企穩與反彈仍需觀察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及成效。

開源證券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指出,新“國九條”的出臺充分體現了我國對資本市場建設的高度重視,明確了我國資本市場中長期的發展目標。新“國九條”的推出對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以資本市場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華金證券首席宏觀經濟、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認爲,新“國九條”將一段時間以來證監會持續強化的“建設以投資者爲本的資本市場”、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突出“強本強基”和“嚴監嚴管”等要求進行了全面系統化和完整性的闡述,爲未來一段時間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指明瞭清晰的監管政策方向。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提到,從2004年“國九條”與2014年“新國九條”的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制度性改革都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性作用。

章俊、楊超:“國九條”短期內能夠起到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預期

章俊指出,歷史來看,第一次“國九條”重在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第二次“國九條”重在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本次“國九條”重在加強監管與防範風險,以實現發展範式向高質量的轉變。

新國九條中特別提及,要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楊超認爲,公司層面,不僅要加強上市公司發展質量,鼓勵上市公司通過持續創新和優化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還要強化公司治理,增強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與此同時,要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參與分紅與回購,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等措施,提高投資者回報,吸引中長期資金投入。

監管層面,一要嚴把上市准入關,完善上市審覈機制,確保只有符合規定條件、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能夠上市,從源頭上提升市場整體質量。二要暢通退市渠道,簡化退市流程,對不符合持續上市條件的公司及時實施退市,維護市場秩序,爲優質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空間。三要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持續監管,確保上市公司持續遵守法規,及時、準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四要高壓打擊金融違法行爲,加大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爲的查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機構層面,首先要壓實“看門人”責任,確保中介機構在資本市場中發揮應有的監督和諮詢作用。其次,要牢築金融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理念,引導金融機構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避免過度投機行爲,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再者,要構建“長錢長投”政策體系,通過政策設計,鼓勵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以實現資金的長期穩定投資。最後,要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通過加強金融機構的專業培訓和能力建設,提升機構在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等方面的專業水平,增強金融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秦泰:爲建設資本市場指明清晰監管政策方向

秦泰指出,《意見》將一段時間以來證監會持續強化的“建設以投資者爲本的資本市場”、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突出“強本強基”和“嚴監嚴管”等要求進行了全面系統化和完整性的闡述,爲未來一段時間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指明瞭清晰的監管政策方向。

首先,嚴把發行上市“入口關”,明確要求提高上市標準、完善科創屬性評價標準,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明確分紅政策披露要求,從嚴監管分拆上市,從源頭做起對擬上市公司經營、財務績效、承銷保薦、上市標準、估值、利潤分配和小股東保護等各個環節全流程查缺補漏,全面升級監管,維護資本市場良好的發行秩序和生態,從源頭提振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長期信心和獲得感。

第二,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和加強投資者保護,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嚴懲業績造假,防範繞道減持,將減持與上市公司分紅等“掛鉤”,加強現金分紅監管,推動優質上市公司積極開展回購。

第三,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推動行業迴歸本源、做優做強。提升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等行業機構的戰略能力、專業水平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綜合經營能力,校正行業機構定位,在夯實合規風控基礎的同時,促進提高專業能力,提升服務中長期資金的能力,維護市場穩定健康運行,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

此外,在新“國九條”明確提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的背景下,秦泰還建議加大力度鼓勵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資產組合類公募產品的設計和發行,通過大幅提升金融產品設計和運作的專業性,有效提升居民投資的單位風險收益率,在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帶動新一輪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升級優化。

孫金鉅:充分體現我國對資本市場建設的高度重視

孫金鉅認爲,新“國九條”的出臺充分體現了我國對資本市場建設的高度重視,明確了我國資本市場中長期的發展目標。新“國九條”的推出對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以資本市場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看待《意見》從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責任、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三方面發力,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孫金鉅表示,首先,《意見》再次明確要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並將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納入發行上市負面清單,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新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

其次,《意見》進一步壓實交易所審覈主體責任、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有助於從源頭解決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問題。

再次,《意見》強化新股發行詢價定價配售各環節監管,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新股定價合理性。三方面發力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有利於整體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燕翔:對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燕翔表示,本次《意見》明確了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要任務,爲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對後續資本市場相關建設工作的開展與推進具有重大意義。從2004年“國九條”與2014年“新國九條”的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制度性改革都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性作用。

燕翔認爲《意見》有五大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這是資本市場長期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設置了資本市場未來5年、到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將要達到的發展目標,最終在本世紀中葉要建成與金融強國相匹配的高質量資本市場。

二是後續政策重心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管理層將從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入手。在進口端,將嚴把上市准入門檻,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的責任,建立審覈回溯問責追責機制;在出口端,將加大退市力度,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特別強調要“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此外,還將進一步強化退市監管,對於重大違法退市負有責任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要依法賠償投資者損失,將退市責任追究落實到個人。

三是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主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規範上市公司的減持,“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堅決防範各類繞道減持,嚴厲打擊各類違規減持;另一方面,鼓勵上市公司分紅,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資價值。

四是進一步推動中長線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繼續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整個權益的投資規模。

五是將跨部門協調、多措並舉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形成合力,特別提到要“深化央地、部際協調聯動”,強化宏觀政策協同,促進實體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要“建立央地和跨部門監管數據信息共享機制”,使得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各類措施能夠更加有效地落實。

李求索:重點關注《意見》中的九大領域

李求索認爲,從文件內容來看,本次《意見》分爲九個重要方向,新提法、新亮點較多,建議關注以下領域。

一是在總體要求上,提出未來5年基本形成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框架。

二是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方面,關注上市環節趨嚴,如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明確上市時要披露分紅政策;強化新股發行詢價定價配售各環節監管。

三是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方面,關注分紅監管的強化,如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等。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

四是加大退市監管力度方面,關注收緊財務類退市指標、進一步暢通多元退市渠道、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加強併購重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行爲等。

五是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關注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等。

六是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方面,關注交易監管加強、健全預期管理機制等。

七是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關注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提升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投資靈活度;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提升權益投資規模等。

八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包括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穩慎有序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等。

九是推動形成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方面,包括深化央地、部際協調聯動。落實並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中長期資金、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等稅收政策,健全有利於創新資本形成和活躍市場的財稅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