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基金首席營銷官張波:爲吸引長期資金入市提升投資管理能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藝藝 廣州報道

12月12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4年年會在廣州舉辦。

其中,以“基金煥‘新’ 擘畫資本長期之基”爲主題的21世紀基金業年會同日舉辦。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國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超過32萬億元,產品數量超過1.2萬隻,創歷史新高;而私募基金規模接近20萬億元,產品數量達到14萬隻。

作爲普惠金融的主力之一,公募基金多年來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重要作用,在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依然任重而道遠。

國內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空間有多大,有哪些可能的堵點,不同公募基金又該如何結合自己的風格特色、在實踐中尋找有效舉措?

工銀瑞信基金首席營銷官張波、建信基金副總裁陳正憲、鵬揚基金副總經理李淨、螞蟻集團財富保險事業羣機構合作部副總經理陳猛,圍繞“以機制吸引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這一話題展開了圓桌對話。

談及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挑戰和堵點,工銀瑞信基金首席營銷官張波表示,“提到中長期資金,大家一般會想到社保資金、保險資金、養老金。養老金分成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都有不同的特點,對不同資產的投資約束也不一樣,在操作層面有很多工作需要相互銜接和打通”。

“以保險爲例,在‘償二代’制度下,保險機構需要更加精細地識別、計量和管理各類風險,優化資產配置和業務結構,以滿足監管要求。受約束的不僅僅是保險機構,還有保險產品的投資經理,對其有產品端、組合端、負債端等考覈和要求”,張波進一步指出。

那麼,從基金公司的角度,應該如何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張波認爲,“基金公司的核心是做好權益投資能力的建設,豐富權益類產品供給,大力發展投顧業務,同時完善內部團隊中長期考覈體系,提升投資管理能力”。

他指出,第一,基金公司要豐富權益類產品供給,繼續做好產品佈局。

第二,基金公司要大力發展投顧業務,提升投研實力,基金公司要從產品管理、投資管理轉向財富管理,爲客戶匹配符合其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

第三,基金公司要完善內部的中長期考覈體系,以長短期考覈結合,讓基金經理更有定力,做出自己的風格,也有利於提高市場長期回報率和投資者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