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豪雨連下2天 颱風可能生成時間曝光

午後豪雨連下2天 颱風可能生成時間曝光。(氣象衛星雲圖)

美國模式模擬週六(8/1)呂宋島東方海面熱帶擾動,可能發展成颱風。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模式模擬與臺灣距離不遠,若有威脅反應時間會較短。氣象局則預測,週日(8/2)低壓帶內雲系水氣就會接近臺灣。此外,全臺今明兩天午後陣雨機率高,有局部短時大雨、豪雨發生機率。

左圖歐洲模式(ECMWF)31日在呂宋島東西方海面爲「季風低壓」環流盤據右圖爲美國(GFS)模式則是在呂宋島東方海面的「熱帶擾動」先發展。(翻攝自「三立準氣象· 老大泄天機」/圖擷自tropical tidbits)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泄天機」指出,週五(7/31)菲律賓東、西方海面被季風低壓環流盤據,有利熱帶擾動發展,歐洲模式模擬週六(8/1)呂宋島東西方海面爲季風低壓環流所盤據;美國(GFS)模式則是在呂宋島東方海面的「熱帶擾動」先發展,環境有利其發展成颱風,各國模式在週六之後分歧,但由於兩者相對於臺灣,距離皆不遠,若對臺灣有威脅反應時間將會較短。

氣象局預報員劉沛騰也指出,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的低壓帶內可能有熱帶系統發展,有機會生成颱風,要等週四、週五(7/30、31)之後再觀察才比較知道。下週日、一(8/2、3)南方海面低壓帶內雲系會北移、水氣接近臺灣,東半部、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午後雷陣雨,各地山區有大雨發生機率。

氣象局表示,週三(7/29)風場東南風花東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雨,清晨至上午中南部沿海有雨,其他地區多雲、午後雷雨區域有機會減少,大臺北午後降雨機率降低,其他地區午後仍有局部短時大雨或豪雨發生。

週四至週六(7/30~8/1)太平洋高壓逐漸從臺灣北方海面向西伸展,午後降雨減少,剩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午後仍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花東不定時會有局部短暫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