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中國實體經濟更需要互聯網的支撐

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7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21(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諮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國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支撐還不夠,互聯網發展要抓住與產業結合的新機會,“這裡面的空間更大,實體經濟更需要互聯網的支撐。”

談及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鄔賀銓認爲,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政府採取了審慎包容的態度。“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爲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試錯機會。反觀歐洲,企業業務還沒發展,起來就制定了各種各樣的政策,“這樣就限制‘死’了”。鄔賀銓提到,目前中國政府雖然在治理互聯網上做了很多工作,實際上也是爲了讓互聯網業更規範的發展。

第二,我們國家的網絡基礎先試先行。在寬帶網絡用戶中,光纖滲透率已經達到了98%,“移動通信每平方公里的基站數、按人口平均基站數,中國都遠遠優於美國。以5G爲例,現在全球5G連接數80%在中國,全球5G的基站70%在中國。得益於基礎設施的超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三,發揮中國國情的優勢和勞動力紅利的優勢,互聯網實現了快速發展,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的發展。鄔賀銓舉例提到,“比如中國信用卡發展是滯後的,我們乾脆就通過網絡支付把支付發展起來。此外,在PC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時候,我們通過手機移動互聯網實現了刷碼支付。並且中國還有勞動力紅利,否則我們電商的發展也不會這麼快,物流業也不會這麼快。”

同時,鄔賀銓還指出了中國互聯網發展中的三點不足之處:

第一,在一些核心技術上,我們仍然是落後的。鄔賀銓提到,儘管我們也有不少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排名前十強,但是與別的國家的大平臺互聯網企業相比,我們的大平臺互聯網企業市值偏低。中國新生的互聯網企業獨角獸數量也相對較低。“所以可以說,在國內我們看上去很強大,但實際上核心技術還是有缺失。”

第二,我們的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都沒有“走出去”。“當然其中原因有國外方面的限制,更多的是這些企業在中國活得好好的,很容易,所以不願意‘走出去’。我覺得這也是不足。”

第三,中國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支撐還不夠。儘管在消費互聯網上表現還可以,但是消費互聯網也主要集中於電商。在整個產業互聯網方面也還是相對滯後的。

鄔賀銓指出,中國互聯網未來對社會的影響更多地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上面,“正好和我們國家目前在推動的產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的發展有關,這方面空間很大。”鄔賀銓表示,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是不同的發展模式,“尤其要踏踏實實地工作,因爲過去我們消費互聯網發展比較順利,養成了一種‘不管怎麼樣,開始先燒一頓錢就可以搭起這個架子’的思維,而產業互聯網可不是這樣。”

鄔賀銓表示,中國互聯網發展要抓住與產業結合的新機會,這裡面的空間更大,實體經濟更需要互聯網的支撐。“互聯網能不能熟悉實體經濟,更多地與我們產業結合,這是個挑戰。我想這是我們未來發展所需要特別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