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區桐林社區 生態與人文地景交織出的小步舞曲
(由左至右)江榮富理事長、林淑鈴執行長、作家林德俊與韋瑋努力投入桐林的社造與創生 【圖‧張晉豪】
【文‧盧沛妤】
陽光錯落在桐林社區發展協會的牆上,動物剪影在牆上彷彿與這片山林在對話,經過了20多年的打拚,桐林社區的初衷始終如一:延續,讓動物與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和平共存。
起始的黃色波斯菊種子
守護桐林社區長達20年的林淑鈴執行長,早年從事過家庭代工,擔任銀行行員,原先的人生因爲921大地震而有了劇烈的震盪,霧峰當時受災嚴重,她的表哥也在這個時候上了一堂關於社區營造的課程,林淑鈴清楚記得,2003年的12月,僅是跟着堂哥參與了一次會議,卻意外開啓了她的社區營造之路。
投入社區活動之後,林淑玲與社區夥伴花了兩個月時間,將桐林社區福德祠至桐林國小的斜坡徹徹底底打掃了一番,維持環境整潔外,也種下了黃色波斯菊的種子,不巧卻面臨了七二水災,將土壤全都沖刷走了,原本有些灰心的她,萬萬沒想到1個月後黃色波斯菊遍地開花,環境變得乾淨、風景秀麗,讓社區居民看了也十分感動。
林執行長笑說:「人必自助,也是天公疼憨人吧!」從4個家庭開始的社區營造活動,便是從那時候開始也遍地開滿了花,社區居民開始捐款,添購所需要的器具,桐林社區才慢慢有更多人員加入。細數至今,林淑鈴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光及熱情,關於桐林社區的一切,都是她心中最重要、最柔軟的那一塊。
而作家小熊老師林德俊與妻子韋瑋在2015年的返鄉,將珍愛土地的人湊到了一塊,自此,桐林社區發展協會加入了生力軍,對於土地的愛護、對於社區的關懷,在霧峰的山邊慢慢茁長。
定居生根的物種及人們
投入社區創生的林淑鈴、江榮富與小熊老師等各方夥伴一點一滴打拚,桐林社區的生態資源豐富,桐林社區製作了人工巢箱,覆育貓頭鷹,並由南投縣特生中心師資培訓導覽解說與協助生態調查,生態覆育越來越成功,也爲桐林社區打響了名聲。
貓頭鷹故事屋將親子共讀帶進桐林社區 【圖‧張晉豪】
與社造夥伴踏查社區老故事後,林淑玲也找到了許多珍貴資料,如早年在地居民成立了「桐林神鷹樂團」,手抄樂譜、團隊刻苦練習,傳說中的管樂團桐林神鷹樂團在霧峰的萊園中學,創造了一段傳奇故事。
除此之外,林淑鈴也爲了當地的老夫妻們,與大專生洄游青年合作企劃拍攝了一本《愛在桐林》婚紗寫真冊,早年庸庸碌碌爲了人生、家庭、孩子,沒有拍攝婚紗的老夫妻們,有了再一次年輕的機會,每一張婚紗照都有着歲月的痕跡,卻泯滅不了牽手相伴的幸福。桐林社區想做的,不僅是讓生態環境保育持續,照顧動物,也照顧在地人。
地方創生小步舞曲
桐林社區一路走來,途中有經歷過許多困境,面臨了人員不足、經濟壓力等,現今已發展成小而美的園區,從山下的前哨站小熊老師的熊與貓書房開始,一直蔓延到桐林社區發展協會,一旁還有貓頭鷹戶政事務所,陳列着關於貓頭鷹的相關知識,貓頭鷹臨時救護站還可觀察收容動物並做爲生態教育宣導的基地。
桐林社區還成立了咕咕巡守隊、貓頭鷹車車等,也借重小熊老師的筆、現任江榮富理事長的專業和經驗,出版了許多有聲書、繪本,包含《貓頭鷹的孵夢森林》《飛鼠來了》等,讓社區營造有了更多面向。
小熊老師說,現在的桐林社區有着「裡山倡議精神」,「裡山倡議」以世界上類似日本里山地景(Satoyama-like Landscapes)的複合式農村生態系爲對象,它是因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時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其願景是「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農業部〈農政與農情〉290期),桐林社區所蘊含的裡山倡議精神,正是林淑鈴、江榮富、小熊老師所盼──照顧土地,也照顧人。
默默貢獻的臺灣之光
這20多年來一步一步前進,雖然邁開的步伐不大,但一點一滴積累的成績,社區居民與外界都有目共睹,有許多臺灣的野生動物生態報告的數據取自於桐林社區的生態觀察,發表於國際,桐林社區已經是臺灣之光。
桐林社區生態覆育有成,面向也越來越多元,兼及閱讀美學、食農教育,培養更多種子,加入了在地農特產品(龍眼木等)的周邊商品製作、公益咖啡義賣、社大活動舉辦,讓社區能夠持續經營。11月底更是與大屯社區大學合作舉辦阿罩霧風鈴文藝季,有陶鈴彩繪、可愛動物絹印體驗、貓頭鷹和野生動物生態導覽、市集等,爲桐林社區增添了許多熱鬧氣息。
社區志工正在準備阿罩霧風鈴文藝季的佈置 【圖‧張晉豪】
掛在樹枝上的風鈴,在風中擺盪,發出清脆的鈴響,爲孕育豐富環境生態、人文,及居民熱情的桐林社區,奏起一首輕快的小步舞曲。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