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調券生亂象 挨批一次性消費
臺中市物調券一連3天於各大市場、夜市、商圈發放,吸引大批民衆排隊。(臺中市政府經發局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新冠疫情期間,臺中市爲了提振基層經濟發放物調券,今年邁入第二年;民進黨議員陳淑華認爲,市府花了大錢,一次性消費無法吸引民衆回購,未能真正提振基層經濟,要求審慎檢討。經發局長張峰源表示,未來會考量臺中整體經濟狀況等因素,審慎評估物調券發放規畫。
物調券於各大市場、夜市、商圈發放,吸引大批年長者前往排隊,綿延的人龍彷彿看不到盡頭,令人大嘆「把錢變大」的魅力,不過也衍生諸多亂象,包括佔位置、妨礙交通及噪音、垃圾困擾。
陳淑華痛斥,物調券由應急措施變成每年發放的政策,基層經濟需迫切有效益的提升,但單單隻靠物調券太薄弱,花了大錢,卻僅吸引一次性的短暫購買潮,市府應創造誘因,強化民衆迴流市場、夜市的意願,真正刺激基層經濟消費。
陳淑華建議,如何讓市民出現樂於消費效應,滿滿荷包進入市場、夜市逛街很重要;以黃仁勳來臺爲例,對臺北夜市、基層店家有龐大的行銷,更有美食地圖、夜市行腳等,市府應有更深層次作法。
國民黨議員楊大𬭎認爲,物調券確實達到短期刺激消費效益,但因傳統市場較少年輕人採買,市府應想辦法協助攤商擴大客羣,才能促進基層經濟。
張峰源表示,中央過往爲提振經濟,祭出一次性刺激消費方案,包括3倍券、5倍券,均具有加乘效果;後續會依幾個指標,比如消費力道、攤商營收、市場活絡情形等,審慎評估物調券發放規畫。
經發局指出,物調券與中央疫後強化經濟所推普發現金政策一樣,都是在短期內能夠有效振興經濟的政策,鼓勵民衆外出消費,並帶動商家的營業額,市府將持續着基層商家的軟硬體改善,提升商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