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的正史

先說個小bug~

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蒙古名叫敏敏特穆爾。

她爹,李察罕,察罕特穆爾。

她哥,王保保,庫庫特穆爾。

後兩人歷史上真實存在,正史上的蒙古名分別爲察罕帖木兒和擴廓帖木兒。

把“帖木兒”寫成“特穆爾”無非是試圖營造江湖氣氛的一種手段,製造一種演義歷史而與真實歷史又不分隔絕的氣氛。

但金庸這裡估計是把“帖木兒”當成他們一家的姓了,所以讓虛構出的趙敏也叫帖木兒。

實際上,這是名字的一部分。

“帖木兒”就是“鐵”,是蒙古人起名常用詞彙。

比如,元成宗就叫鐵穆耳,元順帝叫妥懽帖睦爾(鐵鍋),泰定帝叫也孫鐵木兒(九鐵)等。

察罕帖木兒的意思是“白鐵”。

“擴廓帖木兒”的意思是“青鐵”。

名字裡帶這個,都是指望人長大後強悍,有力,堅強,擁有鐵的品質和精神。

所以說,這是個典型的男名。

起名的時候,女的不太可能叫這個……

相當於哪個村的人也不會管閨女叫鐵蛋啊……

要不然就是金庸埋了個超大伏筆:你看趙敏還給自己起了個man得不得了的名字,足見她特別吧。

要麼就是金庸誤把帖木兒當成了姓氏。

這種情況下,趙敏的蒙古名,按後來的習慣,應該改成敏敏琪琪格,敏敏其木格一類……

正文開始:

01

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元廷徵發民夫15萬並2萬軍士,下最大決心修治屢修屢決的黃河。

如此不惜工本,勢必打造成樣板工程!

卻不料,遠來的和尚也唱起了歪經,原本利國利民的好事,直接捅了一個最大的馬蜂窩——

徵發老百姓來幹活,是以徭役的名義。名義上是老百姓給官府免費幹活,抵交田賦,但實際操作中,很有可能是你把活兒幹了,稅還得交。

因爲國家是允許地方提前收稅的。

每天在大堤上累死累活,又沒錢拿,應得的那點可憐的口糧,還被各級官吏拼命盤剝,民怨一片沸騰,但凡掉下一丁點兒火星,立刻就能變成沖天大火!

潁州人(今安徽阜陽)韓山童就和同伴劉福通、杜遵道等人趁機傳唱“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歌謠,發動起了聲勢浩大的起義,以紅巾裹頭,四處出擊。

因爲沒有飯吃,竟然將元廷的正規軍一波波打趴下,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就此,揭開了元末羣雄割據紛爭,逐鹿天下的序幕。

02

一般天下大亂的時候,都會有猛人出現。

但元末,第一位登場的猛人,不是起義軍裡的,而是朝廷陣營的。

說起來,這位大哥算得上是大家的老熟人。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基本沒有不認識的,他就是明教教主張無忌的老丈人,王保保和趙敏的爹,察罕帖木兒!

察罕帖木兒,蒙古貴族,是木華黎的七世孫。

但到他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

察罕帖木兒在朝廷裡的唯一記錄,僅僅是參加過一次進士考試,屬於人堆裡就找不着的那種。

可察罕帖木兒利用自己的財力和人脈,拉起了一支數百人的鄉軍隊伍,號稱自己是“義兵”,與紅巾軍相抗衡。

不用覺得搞笑,察罕組織的這撥人就是類似於地方民團性質的武裝,站在官紳和當地人的角度上來說,確實需要保全財產,看家護院。

畢竟在他們眼裡,紅巾軍就像是過境的蝗蟲,這羣“暴民”所到之處,哪兒還討得了好?

紅巾軍成了搶人的,察罕成了被搶的,生存危機掉了個個。

在元廷正規軍都一籌莫展之際,察罕這個編外人員竟然屢屢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擊!

看到自己期盼已久的一張張捷報,元順帝妥歡帖睦爾大喜過望,當即就給察罕的民團部隊轉了正規軍。

並封察罕爲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

達魯花赤是蒙古語,原意是“掌印者”,察罕這個官名,按汝寧府知府理解就行。

《元史·察罕帖木兒傳》載:

“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系出北庭。曾祖闊闊臺,元初隨大軍收河南。至祖乃蠻臺、父阿魯溫,皆家河南,爲潁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兒幼篤學,嘗應進士舉,有時名......至正十一年,盜發汝、潁,焚城邑,殺長吏,所過殘破,不數月,江淮諸郡皆陷。朝廷徵兵致討,卒無成功。十二年,察罕帖木兒乃奮義起兵,沈丘之子弟從者數百人。與信陽之羅山人李思齊合兵,同設奇計襲破羅山。事聞,朝廷授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於是所在義士俱將兵來會,得萬人,自成一軍,屯沈丘,數與賊戰,輒克捷。”

03

韓山童死得早,北方紅巾軍系統的實際話事人大部分時間是劉福通。

韓林兒只是精神偶像一枚。

至正十六年(1356年)開始,劉福通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北伐,目標只有一個:向着大都,跑步前進!

三路大軍自汴梁出發:

中路軍——關先生、破頭潘進攻山西、河北;

西路軍——白不信、大刀敖率軍進攻關中;

東路軍——毛貴進入山東。

對於察罕這個半路殺出來的對手,劉福通是很有信心的:

1、多點開花,讓元廷應接不暇!

2、領軍的這幾位,都是他的心腹大將,能力也有;

3、饑民太多,紅巾軍走到哪兒,白蓮教教義一宣傳,羣衆基礎是不愁的。

如此,元廷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劉福通把所有狀況都考慮進去了,只有一點他沒想到:他眼中的小角色察罕,如同開了掛......

04

當時,西路紅巾軍已經攻陷陝州(今河南三門峽),正預備下一步攻打潼關,把火燒到關中。

元廷知樞密院事答失八都魯得到消息,調察罕和李思齊前去救援。

由於紅巾軍已經佔了地利之便,察罕便虛晃一槍,先在自己營寨裡放了一把火,從遠處望上去好似炊煙裊裊,讓紅巾軍以爲元軍並沒有防備,打算第二天前來偷察罕的營。

哪知察罕當天晚上就點齊兵馬,趁夜色一舉端掉了靈寶城(今河南靈寶),紅巾軍前後失據,不得已只能強渡黃河,進入山西南部尋找出路,又被察罕在後尾隨追擊,殺得大敗。

至正十七年(1357年),西路紅巾軍在恢復元氣之後,又開始從商州武關一線進攻關中,並一度攻佔了灞上。

察罕再次擔任救火隊長,連戰連捷,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可察罕也很苦惱,這羣“流寇”就像韭菜,割了一茬還有一茬。

怎麼辦呢?

爲了畢其功於一役,察罕玩了一招誘敵深入——

將一部分守軍大搖大擺開進鳳翔(今陝西寶雞),爲了使紅巾軍的膽氣更足,察罕還貼心的給他們送去了詳細的鳳翔佈防情況說明,鼓勵他們進攻。

等紅巾軍真上鉤了,察罕便親率主力鐵騎,聯合城內守軍來了個內外夾擊。

這一仗,紅巾軍被斬首數萬,西路軍被徹底打殘,餘部退入寧夏自生自滅,逐漸趨於沉寂。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察罕又在太行山南麓伏擊了東路軍毛貴的前鋒部隊,迫使毛貴帶着人跑回山東,龜縮自保。

察罕沒對毛貴窮追猛打。

原因只有一個:

紅巾軍三路北伐,雖聲勢浩大,但三路大軍互相之間並沒有密切配合,只是各自爲戰,打到哪兒算哪兒。

這也是之前,爲什麼察罕能夠輕鬆擊破東、西兩路人馬的關鍵原因。

因此,在察罕看來,北伐軍只是前菜,接下來的重頭戲,是對付已經在開封稱帝的韓宋龍鳳政權。

說白了,只要打掉劉福通,紅巾軍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05

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在擊敗劉福通的大將周全之後,察罕開始合圍開封。

之前貿然開始北伐,致使開封守城兵力嚴重空虛,而開封附近又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北宋滅亡的教訓,劉福通是一點都沒記住)

面對蒙古人的鐵蹄,劉福通只能嬰城自守打消耗戰。

可這種打法,只比自殺要慢點。

察罕糧草充足,反觀劉福通則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紅巾軍發動數十次決死攻擊,又全部被元軍擊退。

消息根本傳不出去,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援兵。

城內很快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此處記載參考朱元璋的親兵隊長俞本所撰《紀事錄》)

紅巾軍死守到八月份,終於撐不下去了,劉福通只能帶着幾百人拼死護着韓林兒從開封東門潰圍而出。

連韓林兒的皇后都被劉福通以帶上嫌累贅爲名,扔在了城內。

元軍殺進開封城,俘獲了五千多名韓宋文武百官,及其家屬數萬人,珍寶不計其數。

劉福通這位在起義初期拿着主角劇本的梟雄,至此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舞臺,越混越落寞,被之前的不知名下屬朱元璋安排在了安豐(今安徽壽縣),最終被張士誠的大將呂珍所殺。

“察罕帖木兒自將鐵騎屯杏花營,諸將環城而壘。賊屢出戰,戰輒敗,遂嬰城以守。乃夜伏兵城南,旦日,遣苗軍跳梁者略城而東。賊傾城出追,伏兵鼓譟起,邀擊敗之。又令弱卒立柵外城以餌賊。賊出爭之,弱卒佯走,薄城西,因突鐵騎縱擊,悉擒其衆。賊自是益不敢出。八月,諜知城中計窮,食且盡,乃與諸將閆思孝、李克彝、虎林赤、賽因赤、答忽、脫因不花、呂文、完哲、賀宗哲、安童、張守禮、伯顏、孫翥、姚守德、魏賽因不花、楊履信、關關等議,各分門而攻。至夜,將士鼓勇登城,斬關而入,遂拔之。劉福通奉其僞主從數百騎出東門遁走。獲僞後及賊妻子數萬、僞官五千、符璽印章寶貨無算。全居民二十萬。軍不敢私,市不易肆,不旬日河南悉定。”

06

解決掉劉福通,元順帝下詔,加封察罕爲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臺御史中丞,便宜行事。

加上之前,元順帝曾讓察罕總制山西、河北,撫鎮漢、沔、荊、襄。

如此,察罕成了元廷在北方最大的軍頭兒。

元順帝不是沒想過給察罕分權,只是他實在辦不到:

1、中原的亂象只有察罕才能搞得定,別人不行;

2、元廷的軍事力量並沒弱化,但元順帝對關外漠北的自家王爺一天到晚的像防賊似的,爲什麼?因爲元順帝一旦倒臺,他們個個都有權繼承皇位,如果把他們放進關內,作壁上觀是輕的,很有可能反戈內向,一腳把元順帝給踹了。

而察罕是乃蠻人,在法統上沒法兒顛覆元順帝的統治,並且他之前在朝廷裡毫無根基,用起來總比那些朝堂老油子順手的多。

在元順帝眼裡,既然察罕控制不了朝廷,就當不了曹操。

無非是個大號打手而已。

察罕也很有自知之明,這麼多年兢兢業業,替大元幹着裱糊匠的活計,從來也沒計較過待遇。

07

到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北方紅巾軍在察罕的連續打擊下,只剩下山東益都(今山東青州)最後一塊根據地。

就連一直在應天苟着發育的朱元璋,也私下派人給察罕送來了降表,約定時間準備投降。

(當然是假投降,最多換身皮,然後接着發育)。

按照正常情況,察罕解決完山東境內的紅巾軍,下一步就該掃滅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陳友定、何真等南方大大小小的軍閥(先假設察罕接受了朱元璋的投降,暫時不處理他),光耀門楣,成爲元廷的一代中興名臣。

只可惜,後面那幾步路永遠停留在紙面計劃。

因爲察罕讓兩個降而復叛的反覆小人田豐、王士誠給刺殺了!

幕後黑手是誰?

不是朱元璋、張士誠等地方割據勢力。察罕身邊的警衛力量密不透風,對手的刺客等閒近不了身。

也不是元廷的人,元順帝不傻,不會在這時候自斷臂膀。

所以,察罕被殺,就是個微乎其微的小概率事件。

08

但十分黑色幽默的是,察罕被殺,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1、從元順帝的角度看,少了一個日後可能會另立中央的麻煩;

2、從朱元璋等人的角度看,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3、從察罕部下的角度看,少了一個老大,地方上的事情可以他們自己說了算了。

皆大歡喜。

察罕帖木兒之墓位於如今洛陽火車站正北約500米的地方,封土尚在,上圓下方,高約15米。

1983年,還在墓南50米處出土石翁仲一座。

察罕死後,被追贈宣忠興運弘仁效節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潁川王,諡忠襄。

同時,追封其父阿魯溫爲汝陽王(就是《倚天屠龍記》中趙敏他爹封號的由來)。

其軍隊由其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也就是王保保)所統領。

而王保保,成了朱元璋日後北伐之路上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