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孩子變叛逆的過程:父母該改改這個毛病了

▎人民醬說:

父母脫口而出的“揣測”其實是放大了心中對孩子的偏見。

全文3322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者:粥粥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

前幾天,我帶着女兒去餐館吃飯。

吃飯期間,女兒把自己碗中的胡蘿蔔挑出來,問我吃不吃。

我想也沒想脫口而出:

她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繼續低頭默默吃飯。

沒一會,女兒看我沒吃到三明治,就把手中剩一半的三明治遞給我。

我卻輕哼道:

這時,女兒好像忍無可忍了:

看着她生氣的表情,我卻一點也沒覺得自己冤枉了她,感覺孩子從小就這樣嘛。

可在那之後,女兒總是悶悶不樂,也很少和我談心了。

生活中,好像很多父母都習慣於用自己的刻板印象去看待孩子,覺得自己可以一眼看穿孩子的各種小心思,然後隨意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卻未曾考慮過這些話對孩子帶來的影響。

那些脫口而出的“揣測”,其實潛藏着對孩子最大的惡意。

作爲家長,我們真的要時刻反問自己:

我真的沒有誤解孩子嗎?

昨天我剛讀完了一本書——《親子溝通密碼》。

書中說,我們與孩子溝通時,需要“清零刻板印象”。

書中寫了一個案例, 一位媽媽來諮 詢作者鄒璐 , 向她訴苦 :

抱怨家裡的哥哥總是欺負弟弟,搶弟弟玩具,還沒禮貌、喜歡罵人......似乎沒有一處優點。

這時,作者問媽媽:

媽媽說:

她又讓媽媽回想老大愛護老二的場景,媽媽也舉出了不少例子:

說到最後,這位媽媽恍然大悟,其實哥哥真的很愛弟弟,對弟弟很好,我怎麼能只盯着他不愛弟弟的部分,而不去鼓勵他愛護弟弟的舉動呢?

太多的偏見充斥在父母的心中,不知傷了多少孩子的心,消磨了多少孩子的性格。

當父母學會清除心中的偏見,就很容易發現孩子是靈動的、鮮活的,不斷變化成長的。

綜藝《爸爸去哪兒》中有這麼一幕,林永健的兒子大竣一進房間後,便把桌子上一排排的酸奶一股腦的全塞進書包裡。

父親進屋看到後立馬嚴厲呵斥:

他看着兒子一臉坦然又不知所措的樣子,把書包裡的酸奶擺好後,便讓大竣關禁閉,自己在屋裡反思。

過了會兒,他把大竣拉到外面談心,一上來又是一頓說教:

而大竣坦言道:

他聽到後,明白誤解了孩子,立刻向兒子道歉。

其實,孩子難免會犯錯、會失誤,但有的父母把這些失誤放大爲自私、冷漠。

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去體驗孩子的成長細節,自然看不見孩子的內心和需求,從而只能不斷放大自己的觀點去判斷孩子的對錯,而這容易導致誤判。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夠好,而是父母帶着有色眼鏡看待孩子。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夠懂事、聽話,但或許是我們從未認真看清孩子的心。

梭羅曾說過:

只要父母肯花時間耐心傾聽、溝通,就會發現,父母口中那些不太好的評價,其實只是放大了心中的偏見而已。

前幾天,我發現我的女兒“叛逆”了。

之前,女兒日常生活中還會幫我做家務,如今,她是一點活也不幹了,還特別較真,跟妹妹在一起玩也一點虧都不吃,一說她幾句,就橫眉冷對的摔門進屋。

女兒現在除了洗漱、吃飯、上廁所,是半點也不踏出自己的臥室,每天悶在房間裡不知道幹什麼。

一次,我在飯桌上不經意的說:

沒想到,女兒冷哼一聲:

說完,她就又摔門進屋了,留下我一臉懵的坐在原地。

原來,是我曾經脫口而出的話,讓孩子覺得“反正已經這樣了”,不如就“破罐破摔”了。

孩子一旦被貼上“不好”的標籤,就很容易成爲標籤中同樣不好的人。

心理學家W.I.托馬斯曾說:

這就是由心理學家羅伯特·默頓提出“自我實現的預言”,也稱“自證預言”。

是指我們對待別人的的態度會影響別人的行爲,最後也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的看法。

父母那些不好的“隨意揣測”,也終將成爲孩子也會逐漸變差、變叛逆的生命預言。

時間久了,孩子厭倦解釋,把所有辯駁的話埋在心裡時,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漸行漸遠了。

看似簡單的“揣測”,背後隱藏着孩子“叛逆”的炸彈,以及惡化親子關係的導火線。

在《智慧教養》中有這樣一句話:

智慧的父母懂得放下心中的偏見,滿懷期待,用成長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優缺點,並不斷引導、肯定、鼓勵他。

因此,最高級的家庭教育,並不是“管”而是“懂”孩子。

1. 冷靜下,傾聽孩子的心聲

曾看到一位媽媽的分享:

她晚上下班回家正在準備晚飯,當她從廚房出來看到那一幕,差點就火山爆發了。

她看到女兒從眼睛到下巴還有額頭,全都塗滿了口紅。

她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溫和的向女兒表達着自己的不滿:

然而,她話還沒說完,女兒就一本正經的說:

她哭笑不得,看着女兒開心的臉龐,心想:幸好自己的處理方式不是發火指責抱怨孩子。

有時,事情並不像父母眼中看到的那樣,而是我們不瞭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動機。

所以,孩子犯錯的那一瞬間其實是最考驗父母的瞬間,能否及時冷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是關鍵。

一旦處理方式不恰當,就很容易引起親子間的矛盾和誤會,而世間最傷人的誤會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誤會。

2. 蹲下去,換位孩子的角度

看過一個故事:

媽媽帶着女兒去參加晚會,裡面有華麗的裝飾、絢爛的燈光、豐盛的美食。

她本以爲女兒會很開心,可女兒卻一直悶悶不樂,拉着她的手想要離開。

她訓斥了女兒一頓,女兒坐在地上哭鬧起來,她只好蹲下身子拉起女兒。

但在她蹲下的那一刻,她眼中的世界只剩下晃動着的大腿、高高的桌子,和自己之前看到的美景完全不一樣。

那一刻,她明白了女兒的哭鬧。

其實,蹲下去不止是簡單的行爲,更是換位到孩子的角度。

在孩子眼中,你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齊平的朋友。

當你學會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態,蹲下來,和孩子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讀懂孩子的世界。

3. 敞開心,和孩子的“叛逆”和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和父母有摩擦,這時,父母就覺得孩子“叛逆”了。

明明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卻總是劍拔弩張,父母指責抱怨孩子,孩子也橫眉冷對......

與其總是和孩子吵得不可開交,不如敞開心懷,和孩子的“叛逆”和解。

停止你的嘮叨和大喊大叫:

嘮叨並沒有用,只會增加孩子的對抗情緒,而一旦大喊大叫會促使雙方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父母孩子就一定會產生激烈的爭吵。

每天發現孩子的一個優點,並告訴他:

這不僅促使父母轉變角度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也讓孩子的“叛逆”慢慢軟化。

當父母學會敞開心和孩子的“叛逆”和解後,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愛意,自然而然,孩子變得有愛,親子關係變得更融洽了。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警告過我們:

其實,父母最常犯的錯就是,自以爲的弄懂了孩子,用這種“隨意揣測”指導孩子的行爲。

只有父母多走進孩子的心,才能清楚的瞭解,孩子的世界中哪裡是懸崖,哪裡是險峰。

願世上每一位父母,都能及時發現孩子身上閃光點。

更願世上每一位孩子,都不會遭受父母“隨意揣測”的惡意,做最自信的自己,體會世間每一份善意的愛。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注: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部分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dangyang002 )爲好友,備註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羣裡。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