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寫高考作文丨認可度:是目標,也是枷鎖

編者按:改變命運的,不只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更是那個全力以赴的自己。又到一年高考時,澎湃評論連續第八年邀請評論員、大學生同寫高考作文,爲千萬考生加油、鼓勁。

考題選擇:上海卷

原作文題:

寫作 70分

生活中,人們常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分高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寫作者:趙清源,媒體人,2000年參加高考,考入太原理工大學。寫作用時60分鐘。

作家史鐵生曾羨慕青燈古佛、幽然清靜的生活,想過出家,可轉念一想,既然願意與世無爭地度此一生,又何必一定要在那廟裡?再一轉念,發現好像只有住進那廟裡去,這心才能落穩。於是,他頓悟——“無論僧俗,人可能捨棄一切,卻無法捨棄被理解的渴望。”

是不是可以說,所有人在世間的一切活動,都是爲了得到他人的認可,都是爲了得到他人的肯定?

明星得到認可,身價就會陡然攀升;作家得到認可,作品就會廣爲流傳、名利雙收;商品得到認可,就能大行其道、大賣特賣;理論得到認可,就會被反覆提及引用……

那些特立獨行、譁衆取寵,那些狂放不羈、離羣索居,那些“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憤怒,那些“《廣陵散》於今絕矣”的長嘆……本質上,恐怕也都是爲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認可自己的特殊性、認可自己的不凡和清高,就算是純美的愛情,某種角度上也是一種對彼此的深度認可。

認可彷彿是一個魔咒,成爲所有人活在世間的目標,也成爲了所有人獲得成功、得到理解的動力。似乎認可度越高,成績就越大,能力就越強,品質就越好。從這個意義上說,認可也成了每個人的枷鎖。

可是,在很多時候,認可與被認可常常是錯位的。

一生落寞、四處碰壁的孔子不會想到,他會被供奉爲燭照古今、德齊道載的聖人,成爲中華文化的精神符號之一;窮困潦倒卻依然憂國憂民的杜甫不會想到,人們會在他的詩行中尋找歷史的密碼、文明的精神,以至於對他的評價和認可,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他當年崇拜的李白;生前無人問津、孤獨而終,默默守護自己豌豆田的孟德爾不會想到,他會成爲生物遺傳學的奠基人、科學巨匠;病痛纏身、臨終前請求好友將他的手稿全部付之一炬的卡夫卡不會想到,他的名字能與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相提並論……

是不是可以說,要想得到真正的、長久的、超越時間的乃至無與倫比的認可,就要打破認可的魔咒,擺脫認可的枷鎖,就要有“不爭一時,須爭一世”乃至百世、萬世的遠見,就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和自信,就要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志向和能力。

莫向靈山塔下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最好的認可,首先是自我認可,是內心的篤定,是自我價值的建立,是堅信自己的所作所爲有意義、有價值。只有當我們內心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可和自信,才能真正獲得持久的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