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能力增強
中國工商銀行不久前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首單400億元“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非資本債券”,3+1年期發行規模爲300億元,發行利率爲2.25%,5+1年期發行規模爲100億元,發行利率爲2.35%。此外,根據公告,中國銀行也於5月16日至5月20日發行該行2024年第一期TLAC非資本債券。
TLAC是總損失吸收能力的簡稱。TLAC非資本債券是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爲滿足總損失吸收能力要求而發行的、具有吸收損失功能、不屬於商業銀行資本的金融債券。
發行TLAC非資本債券有何作用與意義?衆所周知,銀行經營需要“本錢”,即資本金。爲了保障存款安全,防止銀行亂加槓桿、不審慎經營,國際監管逐步達成了一項共識——加強資本管理,把資本管理作爲銀行業監管的核心措施。也就是說,銀行股東需要完成一定比例的出資,資本金在貸款等風險資產中的佔比需要超過一定比例。
資本管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讓人們意識到,原有監管框架內的資本工具無法完全覆蓋危機發生時的實際損失。但由於部分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爲了防止風險蔓延,政府不得不啓動外部救援,付出了極高的公共成本。
爲了防止“大而不能倒”,加強對大型金融機構的監管勢在必行,TLAC條款也就應運而生。國際金融管理部門陸續發佈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識別方法,每年公佈相應名單,發佈TLAC條款,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具體要求,確保其在處置中具備充足的損失吸收能力、資本重組能力。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積極對接、適應國際監管規則。目前,我國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均已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面臨TLAC監管規則達標問題。
“此次成功發行TLAC非資本債券,是工商銀行作爲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滿足TLAC監管達標要求、夯實風險抵禦能力、助力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的重要舉措。”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說,這進一步拓寬了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TLAC達標渠道,實現了在會計處理、發行期限、債項評級、價值估值等方面的突破與創新,獲得了投資者的高度認可與支持。
接下來,預計還將有銀行發行TLAC非資本債券。今年3月份,中國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該行將堅持資本的內部積累與外部補充相結合,外部補充主要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和TLAC非資本債券。“爭取在今年三季度發行TLAC非資本債券,這有利於推動總損失吸收能力達到監管標準,也有助於降低銀行的融資成本。”生柳榮說。
業內人士預計,隨着TLAC達標進程推進、資本市場加速建設,TLAC非資本債券將逐步成爲較主流的金融產品之一,預計將有更多元化的TLAC創新工具推出,助力銀行業持續提升穩健性,防範風險外溢,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