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人力資本的發展特點及其提升路徑
核心觀點
人力資本是勞動者爲社會作出貢獻並獲取相應報酬的基礎,也是決定潛在增長能力的關鍵要素。準確測度居民人力資本水平、把握人力資本發展規律,是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提升居民人力資本水平,需要從早期教育抓起,加大個性化教育和職業培訓力度,開發利用好大齡、高齡勞動力資源。
李建偉 顧天安
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所擁有的知識、技能、體力以及獲取信息能力的總和,是決定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也是決定勞動者報酬的基礎。準確測度現階段我國居民人力資本水平、把握住人力資本差異化分佈特徵及其內在的演變規律,是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提升人口技能素質和健康水平,是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提升社會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
我國居民流體能力的倒U型發展特點
流體能力是指發現複雜關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幫助處理嶄新的、抽象的問題。霍恩等學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流體能力是一般能力的基礎,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先天稟賦,不受教育與社會因素的影響,其發展特點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呈倒U型發展,通常在20至25歲達到頂峰,25歲以後逐漸下降。我們將感知能力、注意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高級記憶能力、歸納能力和高級歸納能力共9種廣泛能力作爲流體能力的內涵,根據108499名居民9種廣泛能力的測試結果,計算得到我國居民流體能力得分。從測試結果看,我國居民流體能力大致符合隨着年齡增長呈倒U型發展的一般規律,其發展態勢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是居民流體能力服從正態分佈。從居民流體能力包含的9種廣泛能力分值分佈情況看,我國居民流體能力分值在1至265分之間,平均分值爲98.5分,標準差爲14.83,58%的居民分值集中在90至110分之間,模擬分析顯示,居民流體能力大致服從期望值爲98.5、標準差爲14.83的正態分佈(見圖1)。流體能力的正態分佈特徵表明,居民流體能力分佈具有很強的自然屬性,個體之間流體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是客觀現象。
二是居民流體能力水平隨着年齡增長呈倒U型演變趨勢。從不同年齡組居民流體能力均值看,12週歲之前是居民流體能力快速提升時期,在3—6週歲分值只有93.1分,9—12週歲大幅度提高到98.9分,此後進入緩慢提升階段,到22—30週歲提高到100分的峰值,然後逐步下降,30—40週歲下降到98.9分,50—60週歲回升到99.4分,60—70週歲和70—90週歲分別降爲99.3分和99分。與流體能力理論所揭示的流體能力達到峰值後會持續下降的結論不同,我國居民流體能力在22—30週歲達到峰值後,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持續下降,40週歲以後仍然保持在99分以上,我國大齡人口和老年人的流體能力仍保持了很高水平,是值得高度重視的人力資源。
三是居民流體能力離散係數隨着年齡增長不斷縮小。
從不同年齡組流體能力的離散係數(標準差/均值)看,全樣本人羣的流體能力離散係數爲0.1506,即樣本人羣流體能力分值的平均差距爲15.06%,但不同年齡組的離散係數隨着年齡增長不斷下降,從3—6週歲的0.1946下降到70—90週歲的0.1483。這一結果表明,僅從流體能力分值差距看,居民流體能力差距隨着年齡的增長趨於縮小,說明儘管流體能力主要是由先天性因素決定的,但後天學習和經驗積累等因素對流體能力仍有顯著影響。
四是居民流體能力基尼係數呈先降後升的U型發展。
離散係數僅反映了居民流體能力分佈情況,從考慮了流體能力的人羣分佈和智力分佈兩個維度差距的基尼係數看,整個羣體流體能力的差異化程度即基尼係數提高到了0.2979,也就是說居民流體能力的綜合差距爲29.79%,遠高於離散係數。不同年齡組的差異化程度隨着年齡增長表現爲U型走勢,在從3—6週歲的0.5678降爲18—22週歲的0.212之後,逐步上升到70—90週歲的0.3526。即22週歲之前居民之間的流體能力差距隨着年齡增長不斷縮小,但22週歲以後又會隨着年齡增長不斷擴大(見圖2)。這一結果表明,後天教育與經驗積累等社會因素對居民流體能力會產生重大影響,而非如傳統理論所說的“流體能力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先天稟賦,不受教育與社會因素的影響”。
我國居民晶體能力隨年齡增長不斷提升的發展特點
晶體能力是指人通過教育和社會經驗而獲得的能力,主要由環境和教育所塑造,受後天經驗的影響較大,與個體的教育水平和經驗密切相關。赫伯等學者的研究表明,晶體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流體能力的初始水平,但與流體能力的倒U型發展趨勢不同,晶體能力隨着人的學習和閱歷不斷增長而提高。我們把計算能力、數感能力、識字能力、詞彙能力、聯想能力、邏輯能力、洞察能力共7種廣泛能力作爲晶體能力的內涵,根據108499名居民七大廣泛能力的測試結果,計算得到我國居民晶體能力得分。從測試結果看,我國居民晶體能力大致符合隨年齡增長不斷提升的一般發展規律,其發展態勢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是居民晶體能力服從正態分佈。從晶體能力7種廣泛能力的分佈情況看,我國居民晶體能力的分值在8至175分之間,均值爲98.1分,中位數爲100,標準差爲15.65,模擬分析顯示,晶體能力大致服從期望值爲98.1、標準差爲15.65的正態分佈(見圖3)。晶體能力的這一分佈特徵表明,儘管晶體能力受教育和經驗積累等後天因素影響很大,但其分佈仍具有很強的自然屬性,個體之間晶體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是客觀必然現象。基於正態分佈的特性,各種後天因素可以改變個體能力的水平及其差距,但無法消除個體之間的能力差距。
二是居民晶體能力水平隨着年齡增長不斷提升。從不同年齡組人羣晶體能力測試結果看,我國居民晶體能力總體上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提升,從3—6週歲的93.8分提升到70—90週歲的99.9分。與流體能力一樣,晶體能力快速提升的時期也是12週歲以前的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階段,這一時期居民晶體能力水平從93.8分提高到98.3分、提升了4.8%。需要關注的是,居民晶體能力水平在22—30週歲和30—40週歲兩個年齡組分值出現小幅度下降,分別降爲99分和98.2分。這一偏離晶體能力持續上升趨勢的現象,與流體能力在這一時期達峰後開始下降、兩個年齡組人羣教育學習積累的技能與工作後實際工作要求技能存在偏差有關,但這兩個年齡段也正是大部分人結束學校教育進入工作的重要時期,也是婚育的關鍵時期,兩個年齡段晶體能力的持續下降,很可能與這一時期工作和生活壓力倍增、能夠用於個人能力提升的時間和精力縮減有關,值得高度關注。同時,60歲以後居民晶體能力雖然沒有進一步提升,但仍維持在高水平,60—70週歲和70—90週歲年齡組的晶體能力分值分別穩定在99.7分和99.9分,與50—60週歲年齡組分值基本持平。
三是晶體能力離散係數隨着年齡增長呈倒U型演變走勢。整個羣體晶體能力的離散係數爲0.1595,基尼係數爲0.2623,但不同年齡組晶體能力的離散係數和基尼係數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走勢。從晶體能力的人羣分佈這個維度看,不同年齡人羣晶體能力的差異化程度表現爲先升後降的倒U型走勢,其離散係數在40歲之前呈小幅度上升趨勢,從3—6週歲的0.1578不斷上升到30—40週歲的0.1753,離散程度擴大了11.12%;但40歲以後晶體能力的離散係數趨於縮小,到70—90週歲年齡組降爲0.1488,縮減了15.11%;即在40週歲之前,各種後天因素會導致居民能力差距不斷擴大,但40週歲以後,各種因素會導致居民能力差距縮小。
四是晶體能力基尼係數隨着年齡增長呈U型演變走勢。與離散係數的倒U型走勢相反,不同年齡組晶體能力的基尼係數表現爲先降後升的U型走勢,在從3—6週歲的0.4369降爲22—30週歲的0.144之後,逐步上升到70—90週歲的0.2013(見圖4)。離散係數與基尼係數的不同走勢表明,不同晶體能力水平下人羣分佈(不同能力水平的人羣佔比)的差異化程度要遠大於不同人羣的能力分佈(不同人羣的能力佔比)差異化程度,也就是說,離散係數所反映的個體晶體能力偏離平均能力水平的幅度較小,但整個羣體分佈比較扁平,特別高或特別低的相對較多、處於中等水平區間的人羣相對較少,在個體晶體能力隨着年齡增長而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人羣分佈變化的影響要超過晶體能力分佈變化的影響。
我國居民一般能力(人力資本)的發展特點
我們將居民一般能力作爲人力資本的衡量指標。居民的一般能力是對流體能力、晶體能力及16種廣泛能力的綜合概括,通過16種廣泛能力測評得分的算術平均,得到個體的一般能力分值。從全樣本居民一般能力水平測試結果看,我國居民的一般能力得分在4分至219分之間,均值爲98.4分,中位數爲100,標準差爲15.07,56%的人一般能力分值集中在90—110分區間,整體分佈大致服從期望值爲98.4、標準差爲15.07的正態分佈(見圖5)。這一結果與國際上通行的能力測度基本一致,如韋氏量表的標準差爲15,斯坦福-比內量表的標準差爲16,我國居民一般能力的標準差爲15.07,略高於韋氏量表的標準差,表明我們基於一般能力測量的我國居民人力資本分佈特徵具有很好的穩定性。
從不同年齡分組的測試結果看,3—6週歲年齡組一般能力分值最低,只有93.3分,30週歲之前一般能力隨着年齡的提高呈上升趨勢,其中6—9週歲是提升最快的時期,一般能力比3—6週歲提高了4.72%;9—12週歲仍保持了較快提升,比6—9歲提高了1.13%,此後提升幅度逐步弱化,到22—30週歲年齡組一般能力均值提升至99.8分的峰值,比3—6週歲年齡組提升了6.97%。30週歲以後,居民一般能力不再提升,但也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呈波動發展狀態,其中30—40週歲年齡組一般能力均值降爲98.8分,40—50週歲年齡組一般能力均值回升到99.2分,50—60週歲和60—90週歲年齡組一般能力均值穩定在99.5分。
居民一般能力的這一發展特徵顯示,在30歲以前,我國居民一般能力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升,在20—30週歲達到峰值,30歲以後居民一般能力有所波動,但總體穩定在99.2分左右的高水平,特別是60—70週歲和70—90週歲老年羣體一般能力分別高達99.5分和99.4分,大幅度高於3—15週歲年齡組98.04分的一般能力均值,也明顯高於15—22週歲年齡組一般能力99.15分的平均水平,僅略低於22—60週歲年齡組99.54分的一般能力均值,老年人口的一般能力並沒有出現隨着年齡增長而大幅度下降的現象。
從不同年齡組居民一般能力的離散係數看,各年齡組內部的一般能力差距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縮小,3—6週歲年齡組內部一般能力離散程度最高,離散係數爲0.1905,此後隨着年齡的增長,離散程度有所波動,但總體上趨於下降,70—90週歲年齡組的離散係數降爲0.1487。
離散係數僅是從人羣個體一般能力偏離均值的平均幅度一個維度反映不同個體一般能力的平均差距,從包含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羣分佈和不同人羣的能力分佈兩個維度的基尼係數看,以全樣本不分組數據計算得到的居民一般能力的差異化程度即基尼係數爲0.2823。但不同年齡組的差異化程度分化明顯,總體上表現爲隨着年齡增長呈U型演變趨勢,其中3—6週歲年齡組的基尼係數最高,爲0.5154,此後隨着年齡增長差異化程度不斷下降,到18—22週歲年齡組基尼係數降爲0.1895的低點,此後再度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到70—90週歲年齡組基尼係數上升到0.2829。居民一般能力基尼係數的U型走勢,是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不同發展路徑及兩種能力內部差異化U型演變的結果(見圖6)。
啓示與建議
從我國10萬名居民能力測試結果看,我國居民人力資本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且服從正態分佈,2009—2022年期間居民人力資本、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的基尼係數分別爲0.2823、0.2979、0.2623,流體能力的差異化程度明顯高於晶體能力,且一般能力、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的基尼係數均表現爲隨年齡增長呈先降後升的U型走勢。從不同年齡組居民能力水平發展特點看,流體能力呈倒U型發展,晶體能力隨着年齡增長不斷提升,共同特點是能力快速提升期均爲12週歲以前的早期教育階段。鑑於人力資本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要素,提升居民人力資本水平是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也是應對人口規模下降和人口結構老齡化、提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路徑,應在遵循人力資本基本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提升勞動者素質和社會人力資本積累水平爲重點,着力改革教育培訓體制機制。
(一)提升居民能力水平最重要的環節是早期教育
傳統流體能力理論認爲,流體能力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先天稟賦、不受教育與社會因素的影響,晶體能力主要取決於後天教育學習等社會因素,但從我國居民流體能力的發展特點看,居民流體能力符合隨着年齡增長呈倒U型發展的一般演變規律,其差異化程度也隨着年齡增長呈U型發展,流體能力基尼係數的這種變化顯然是由教育和社會因素造成的,如果流體能力完全取決於先天稟賦,其差異化程度也不會隨着年齡增長出現變化。考慮到影響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的後天因素主要是教育和經驗積累,12週歲之前又是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提升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能力的提升幅度直接影響到後期能力的水平,提升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質量,是提升居民一般能力水平最爲重要的環節。鑑於此,應高度重視並加強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儘快普及學前教育;加大小學素質教育改革力度,加大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力度,提升教師素質,爲普及學前教育提供充裕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二)個性化教育對提升居民能力水平至關重要
3—6週歲居民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的基尼係數高達0.5678和0.4639,表明個體之間的先天稟賦存在很大差別,到18—22週歲時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基尼係數降爲0.212和0.1654,即在大學本科教育結束時居民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的差異化程度大幅度下降,分別比3—6週歲時降低了62.67%和64.35%。22週歲之前是居民接受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關鍵時期,爲推進教育公平,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標準化教育爲主,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基尼係數的的大幅度下降,體現了標準化教育對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居民能力差距的積極影響,但基尼係數的大幅度下降,也意味着標準化教育在提高先天稟賦較低羣體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的同時,先天稟賦較高羣體的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沒有得到充分提升,導致社會一般能力即人力資本資源損失。提升社會人力資本水平,需要加大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改革力度,充分開發利用好先天稟賦較高人羣的能力資源。
(三)應高度重視大齡和高齡人羣的能力資源開發利用
我國居民在40週歲以後流體能力有小幅度下降,但仍保持在很高水平,晶體能力仍保持上升態勢,50—90週歲居民一般能力暨人力資本仍保持在99.4分的高水平。這一結果表明,儘管大齡與高齡人口體力與精力會隨着年齡增大趨於下降,但依然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特別是我國人口進入快速老齡化時代,開發利用好老年人口的流體能力資源,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意義重大。應遵循人的能力內在演變規律,加快構建面向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尤其是針對40歲以後中高齡人口的教育培訓,持續提升晶體能力,不僅可以彌補流體能力自然下降對人力資本的負面影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居民人力資本差距。面對我國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多重挑戰,應加大政策設計的靈活性,着力推進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利用率。
(李建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研究員;顧天安,國研大數據研究院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