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朗東/蔡英文拿到好牌 要讓人民生活有感
文/溫朗東
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會對中臺關係的衝擊,各方從歷史根據、意識形態、談判策略的沙盤推演,各自做出令人眼花撩亂的解讀。基於一個有趣但經常被人忽略的事實,我覺得蔡英文目前已經拿到一手好牌。一些對蔡英文的看衰,所謂的「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互動結冰」、「經貿協議停擺」……這些批評,投射到現實世界的臺灣,真正令人民有感的是什麼?答:民生經濟。更進一步來想,中臺關係假設惡化,爲什麼會對臺灣經濟有衝擊?背後一個重要的假設是:臺灣需要中國的投資。投資帶來就業機會、商機、消費力……等等的經濟效應。如果中國減少對臺投資、甚至撤資,那就會影響臺灣的經濟發展。馬英九時期所簽訂的ECFA、ECFA框架下的服貿貨貿,都是相信讓更多中國資本進入臺灣,有利於減少貿易順差:目前,臺灣資本進入中國多,中國資本進入臺灣少。中資入臺的利弊,是一體兩面的。利在於錢就是錢,就是就業跟發展的機會。弊在於給錢的中國(或者說中國商人),無法擺脫共產黨的控制,透過投資,可以把臺灣的經濟命脈一步步的收到手上。所以來自中國的錢拿得越多,臺灣的主權/政治籌碼就越少。馬英九期間,大力宣揚自己實現了「和平紅利」,但顯然多數臺灣民衆感受不到。反而因爲馬英九對中國的靠攏,感覺生活變差,甚至讓中國恐懼浮上臺面。但是對於深藍的支持者來說,這些紅利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因此他們很擔心,一旦中臺關係惡化,臺灣就會變成孤島。因此看衰蔡英文未來的執政狀況。
▲馬英九實現了「和平紅利」,但多數臺灣民衆感受不到。(圖/記者季相儒攝)
我必須說,上面兩段的對立立場,都忽略了一個事實:中資來臺灣的金額、比例很高嗎?目前本地市場靠中資過活嗎?中資要進來臺灣,有兩層主要的關卡,一層是經貿協議,第二層是投審會的把關。我從投審會查了一下資料,做成了簡易的表格。在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跟「僑外資」相比,「中資」入臺的比例,其實並不高。換句話說,臺灣根本沒拿到多少中資入臺的和平紅利!這意思是,即使馬英九被罵個半死,不顧溝通與程序正義的進行經貿協議,但真正進入臺灣的中國資金,其實沒那麼多。這代表什麼?中資入臺越多,臺灣就越靠中國資本過活,中臺關係緊張的影響就越大,蔡英文就越受到中國的箝制。反過來說,如果中資進來的不多,所謂的「兩岸關係凍結」,影響的程度也就微乎其微。這裡呼應了我先前所寫的,馬英九的意識形態是漸統而非急統,所以馬把自己陷入了人格分裂、兩面不討好的局面:他對經貿協議、馬習會的堅持,引起劇烈反彈。但另一方面,馬英九又害怕過多的中國資金進來。至少投審會的運作是相對保守的。因此「和平紅利」也沒拿到多少。和平紅利=中國對臺灣的籌碼=蔡英文執政的枷鎖。一旦紅利不多,什麼凍不凍結、九二共識,都只是口號罷了,影響不了具體民生。更弔詭的是,如果蔡英文執政期間,投審會在既有的經貿協議開放項目中,批准了更多的中資進來,短期內臺灣的經濟也改善了……那麼,反而會變成蔡英文獲得了和平紅利?馬英九承擔了罵名,卻對中國資金開放尚稱保守。究竟是誰藍誰綠,誰統誰獨?政治,便是如此錯綜有趣的賽局。上述的論證中省略了幾個細節:一、中資來臺的金額,雖然跟僑外資相比,比例不高,但可能在特定產業中已經掌握了市場。二、中資如果透過第三地當跳板,轉成港資、外資進來,無法在統計中呈現。三、和平紅利不只有中資入臺的金額,還有臺灣跟國際組織、世界各區域經貿協議的互動狀況、臺商在中國的處境……本文並未探討到這些部份。四、如果沒有2014年318運動以來的一連串抗爭,馬英九可能會大幅提高投審會批准入臺的中國資金。但這只是個可能性,馬既然下臺,這一切也就難以驗證了。
●作者溫朗東,東吳法律系畢,辯論人,以促進公共對話、社會政策的改革爲人生目標。原文張貼於作者的臉書,已獲授權刊登,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