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國是會議/讓臺灣成爲亞太藝術中心
臺灣的藝術作品,國際能見度已越來越薄弱了。在文化國是論壇裡,前畫廊協會理事長張學孔,告訴參與討論的藝界人士說,他從產業界審視臺灣藝術,在「臺灣的藝術品收藏」與「國外的拍賣市場」的觀察中發現,臺灣藝術界與藝術環境,已面臨到「沒有未來、沒有目標、沒有願景」的重大困境。
在國際交易市場上,臺灣的藝術作品一直在空轉。張學孔表示,許多臺灣企業收藏家,寧願花費兩、三億,收藏中國藝術家趙無極的作品,卻不收藏臺灣藝術家的作品。這兩、三億,相當於文化部一整年的預算,造成臺灣的藝術交易資金外流。
不只如此,臺灣藝術作品在國際市場上也表現疲弱。張學孔說明,去年香港「佳士得」、「蘇富比」國際藝術拍賣會中,「臺灣藝術家幾乎全軍覆沒」。臺灣藝術拍賣品在國際拍賣會上屈指可數,國外的藝術交易資金也沒有流進臺灣。
產業的國際困境,使國內的藝術環境失去大目標與大願景。張學孔建議,文化部政策擬定時要去思考,「如何讓藝術工作者,看到得臺灣藝術界的願景」,先從提升藝術工作者的士氣開始着手,纔有可能漸漸走出現在的國際困境。
張學孔因此拋出一個「嘗試把臺灣建構成一個亞太藝術中心,讓國際看見臺灣」的目標,提供文化部參考。他說明,這個願景韓國1992年,其實就已經開始做了。韓國訂定亞太藝術中心的目標後,政府每五年一期,固定檢視文化政策是否具有實質效益、….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