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北京展區空降“最美長城”

文博會北京展區展現“最美長城”

昨日,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館)開幕。作爲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關鍵舉措,本屆文博會加快轉型升級,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端文化產業資源,着力提升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水平,力爭辦出新特色、新亮點、新成效。本屆文博會共設8個展館,分別是文化產業綜合展A館和B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創新展、文旅融合·文化消費展、影視·出版·版權·遊戲電競展、非遺·老字號·工藝美術展、藝術·設計·國潮展、國際文化貿易展。線下展覽內容將在雲上文博會平臺同步展示。

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

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5月23日至27日舉行,共組織6015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海外展商線上線下參展;3萬餘名海外專業觀衆線上線下參會。展會將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自2004年在深圳正式創辦以來,文博會展會規模、觀衆數量、國際化程度等不斷攀升,成爲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最美長城”空降文博會

15號館內,北京展區佔地1023平方米,展區主題爲“科技賦能新文旅創意引領新生活”。該展區邀請130餘家文化企業、園區和機構參與線上和線下展示。據悉,有530餘件展品、19項互動體驗亮相線下展館。進入展廳的觀衆可以看到在巨幅高清顯示屏上展現的“最美長城”。據介紹,這是採用4K無人機實景取材,結合數字電影級特效技術完成的場景。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自帶流量屬性是今年北京展區的一大特色。其中,首次來到深圳文博會現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藝術中心,以其“開放即頂流”的特殊“體質”,通過多種類型展陳,在文博會實現線上線下流量互轉。

北京展區委託國家非遺傳承人師亮精心創作“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葉畫作品於現場展出。小小的銀杏葉片上,繪製了三大文化設施從外觀到內在的空間之美,方寸之間盡顯神奇。數字版《北京大運河攬勝圖》將北京畫院八位藝術家聯袂創作的27.4米丹青長卷,進行了數字轉化。觀衆可通過屏幕一覽大運河北京段橫亙在“山”“海”之間的壯闊景象,及一河兩岸新時代勝景。

科技手段“活化”文化遺產

在展覽現場,北京展區在第一個互動展位設立了“舊書新知”專架,這裡有1927年出版的《沉淪》、1930年出版的《寄小讀者》、1933年出版的《朝花夕拾》《野草》、1934年出版的《邊城》。

現場展示了300餘種二十世紀80、90年代的舊書以及紅色文獻和新文學書籍40餘種。其中,新中國成立初期羣衆日報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文獻》,1941年出版的曹禺創作的《北京人》等,非常珍貴。

據悉,AI與文創和文物保護結合以實例的方式展現在文博會北京展區中,以科技手段“活化”文化遺產,深化數字融合文旅產業。文並攝/本報記者張鑫

統籌/餘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