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檢察案例與理念激起微瀾|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

未名湖畔,檢察案例與理念激起微瀾

——“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走進北京大學

2024年12月26日晚,暮色四合之時,北京大學的同學們從未名湖東側的法學院魚貫而出,仍熱烈地討論着預防性公益訴訟等話題。

3小時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走進北京大學第22講在這裡開講,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副廳長邱景輝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檢察實踐和立法研究》爲題爲師生授課。

與以往不同,此次授課特邀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汪勁,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亞洲區主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龍迪等5位與談人蔘加。他們各抒己見,憑藉深厚的學術造詣、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獨特的國際視野,爲現場聽衆帶來一場思維碰撞激烈的學術盛宴。

隨着本次課程的結束,本學期“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走進北京大學也落下了帷幕。22次的知識講授,在法學生心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我是學環境法的,跨省生態系統的修復長期被視爲實踐難點,張雪樵副檢察長關於‘南四湖案’的講解,讓我看到了以檢察公益訴訟實現跨省、全流域治理的另一種解題思路。”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劉沐晗談道。

“以往所學案例中,往往存在多種罪名認定的可能性,我很好奇實務中是如何判定的。苗生明副檢察長在授課中談道,‘在辦案過程中,不能滿足於只要有法律依據或不違法的確信,而要追求更高的標準、最佳的效果’。這使我瞭解了一線司法人員的辦案思維,讓我明白一定要在證據的審查中把握實質法律關係。”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史玉琮表示。

北京大學法學院是新中國法學教育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擁有許多蜚聲中外的知名學者和刑法學等4個國家重點學科。檢察實務專家的到來,給同學們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

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趙政乾作爲助教參與了全部課程,模擬控辯給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控辯訓練,同學們能夠更直觀地體驗和理解法律運行的實際過程,這種實踐教學有助於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增強同學們的實務能力。”

爲了讓同學們學有所得,授課老師們精心籌備了每一堂課。第5講教師、全國檢察業務專家、最高檢普通犯罪檢察廳主辦檢察官劉辰告訴記者,校園學習多是“從事實到法律”的找法過程,但司法實務更爲複雜,“我們要向學生展示司法實務的真實場景,傳遞司法實踐中的辦案理念,反饋司法實務對法學人才技能的需求,讓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司法實務的原貌,搭建起司法實務與法學教育、法律人才培養的橋樑。”

“我們希望將案例與實踐背後承載的習近平法治思想講清楚,在未來法律人的心中種下‘實踐理念’的種子。”第8講教師、全國檢察業務專家、上海市黃浦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陸鋒希望大家能深刻掌握“三個效果”相統一的實踐理念和“以事實爲基礎”的原則,“從課後反饋看,同學們非常希望能夠多一些與事實認定相關的課程,爲未來從事司法實踐工作奠定基礎。”

記者還了解到,北京大學法學院將這些課程納入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體系,實行學分制管理。

“我將‘檢察實務專家進校園’活動融入到自己所開設的《控辯審實務》課程中,每次上課均討論一個與特定犯罪類型相對應的真實案件,由授課檢察官借案件分析爲學生闡釋抽象的司法理念。”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浩表示,這樣的活動有助於加大法學課程中的實務比重,使法學教育更貼近學科發展規律,未來在檢校合作中會把此經驗進一步深化爲有體系的學分課程,更好推動法治實踐與法學教育相融互促。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哲瑋告訴記者,22次專題講座分別嵌入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刑法、刑訴、民訴、行政法、環境法等課程中,專任教師參與課程建設,與檢察實務專家雙師同堂,形成良性互動。“應勇檢察長在啓動儀式上談道,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是法學院校與檢察機關的共同責任。下一步我們將推動形成更加多元的檢校合作形式,如爲學生開闢實習研修通道,在科研、實踐等領域與檢察機關開展深度合作,努力取得更多更實的成果。”劉哲瑋表示。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22堂實務課程就像在法學生心間投下的石子,泛起的司法理念漣漪將不斷擴散。

(來源:檢察日報 記者:郭榮榮 視頻:檢察日報社《正義酷》欄目組 馬真 張庚磊 郭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