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節省時間,他在實驗室吃下一塊「脂溶性」漢堡,直接奪走了他年僅 28 歲的生命

實驗室安全的話題總是老生常談,幾乎隔三岔五便會出現在人們眼簾,中毒、受傷甚至於死亡等情況時有發生,年輕寶貴的生命從此蒙上厚厚的陰影,令人唏噓不已。

有人曾說實驗室像一個「不折不扣的事故高壓鍋」,伴隨着不同的人在裡面進進出出,進行着各種規範或粗糙的實驗操作,隱患與危險暗流涌動,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殃及池魚。

其中,實驗室中毒事件屢見不鮮,輕者對身體造成損傷,引發頭暈目眩、嘔吐難受等反應,重者引發器官衰竭,正常生理防禦屏障被破壞,生命懸於一線。由此可見,中毒事件距離實驗室科研人員並不遙遠,甚至是近在咫尺。

一起耗材破損引起的中毒事件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每個人在這場旅行中見識景色迥異的風景,收穫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能順利抵達終點,那將是極大的幸運,如果中途出現各種不可控的意外,這場旅行便被迫按下終止鍵。對於生化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而言,這一類的意外似乎比常人承受得更多。

2015 年,美國奧古斯塔納大學一位藥物化學本科生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去試劑庫房取用少量(約 10 mL) 吡啶做實驗,一切看起來平靜而自然。

吡啶在常溫下是無色液體,通常被用於製造維生素、磺胺類藥、殺蟲劑及塑料等,其結構與苯非常相似,看似化學分子結構簡單,實則威力不容小覷。2017 年 10 月 27 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佈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吡啶在 2B 類致癌物清單中。

突然,看似完好無損的試劑瓶竟然沿着對角裂開,2 mL 吡啶溢灑至學生身上、檯面及地面,誰都沒想到,看似平平無奇的 2 mL 的吡啶試劑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這名本科生在慌亂之中,呼救數次,但無人響應,驚慌失措的他跌跌撞撞走出實驗室,所幸遇到了實驗室管理人員。吸入吡啶蒸氣的他顯得有些語無倫次,出現了嘔吐噁心的症狀,左大腿和膝蓋皮膚髮紅,很明顯是中毒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吡啶直接傷害到這名本科生後,它的間接效應依然彌散在實驗室中,一名實驗員在清理現場時,試圖將碳酸氫鈉鋪灑到溢灑表面上,但是因爲惡臭太強烈,被吡啶蒸氣影響後出現了不適感,他們和整棟樓的人員不得不停止工作,在 15 分鐘內迅速撤離。

最後當地 Sioux Fall 消防大隊有害物質處置隊伍專門出動,採取專業的措施處置,才平息了這場意外事故,所幸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然而,中毒的陰影卻深深地籠罩在實驗當事人身上,對於這名本科生而言,無疑是對其後續的科研生涯造成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而吡啶作爲致癌物質,直接接觸到這位本科生的皮膚,後續是否會對其生理健康造成長期影響,答案是未知的。

來源:網絡

國內外中毒事件頻發

僅 1930 年到 1978 年期間,就有 168 人直接死於實驗室感染(中毒、環境暴露、病毒泄漏等),更多慢性間接致殘、致死的案例無法確切統計。

1949 年,一名年僅 28 歲的化學家使用五氯化磷、鹽酸、乙酰氯和重氮甲烷進行合成反應,爲了節省時間儘快完成實驗,在實驗室吃了一塊漢堡當作午飯,卻不曾想食用的那塊很油膩的漢堡,溶解了大量的重氮甲烷氣體,無形間成爲劇毒的溫牀。這一塊毒漢堡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來源:NCBI

無獨有偶,近些年來各種實驗室中毒事件頻發,令人不寒而慄,也給相關科研人員敲響了沉重的警鐘。

2012 年 2 月 15 日下午兩點左右,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化學樓 6 樓發生甲醛泄漏,約 200 名師生緊急疏散。三輛警車和四輛消防車緊急趕往現場協助處置。事故中不少學生喉嚨明顯感受到灼燒感,眼睛受到刺激不斷流淚,出現了不適感。

衆所周知,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刺激性氣體,甲醛可經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爾馬林」可經消化道吸收,在實驗室中 5 升甲醛反應釜發生泄漏,對人身體的危害不言而喻,令人警惕。所幸此次甲醛泄漏時,實驗室內沒有人,當甲醛飄散出來時,稀釋到空氣中,濃度已經降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來源:中新網

2018 年賓夕法尼亞州埃克斯頓 Frontage 實驗室出現了一起悲劇,年僅 26 歲工人 Ge Guo 因接觸氰化鉀而死亡,這起實驗室急性中毒直接致死事件在國內外引起巨大的反應,也是距離最近的實驗室中毒事件,讓人們開始反思科學研究背後的危險究竟有多大,如何在減少科學研究路上無謂的犧牲與損失。

實驗室中毒事件背後的原因

觸目驚心的意外事件,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受損或者逝去,一次次敲打着我們的神經,不斷地引起人們的重視。我們該做些什麼去減少此類悲劇的發生呢?

首先,頻繁發生的中毒事件,充分地暴露出實驗室管理存在着安全責任不落實、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險物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實驗人員違規操作、相關部門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只有創造健全、科學、嚴謹的規範管理制度才能爲科研人員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以北京大學爲例,其明確提出加強實驗室管理隊伍的建設,對於管理不嚴格、對實驗室安全不負責任的行爲進行責任追究,這無疑是給科研人員的安全提前築建了一道防火牆。

來源:北京大學官網

其次,對於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是實驗室安全的責任人,只有自己能夠對個人生命安全負責,不僅是對自己,對其他人我們同樣應該有不禍及他人的責任感。

第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對於科研新人而言,嚴格遵守實驗室管理制度,熟悉各種實驗操作,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對於保護個人生命安全至關重要。實驗進程中,不論是試劑取用、使用、清理等過程,都需要穿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如實驗服、護目鏡、手套等。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護,至少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危害。

第二,掌握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技巧,遇到試劑泄漏等意外,鎮定處理。例如遇到試劑濺灑到皮膚,迅速脫除受污染的衣物,用流動清水清洗皮膚 10-15 分鐘。在不明確化學物質危險特性前,迅速封鎖現場,報告給實驗安全管理員,減少對自己和對他人的二次傷害。

最重要的是,在生化實驗室裡,堅決不要進行吃飯喝水等行爲,各種有毒試劑早已無聲無息地滲透在空氣裡、桌面上和角落裡,所謂的毒從口入便是如此。日常生活裡對實驗室勤通風、多打掃,也能降低中毒的概率!

對於很多科研人而言,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實驗室度過,如何降低不必要的損失和犧牲,值得每個人思考!最後,願每一個科研人順順利利做科研,健康工作五十年!

編輯:GrayPlus

題圖來源:自制

投稿:jiangjiahui@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