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金融黑灰產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金融黑灰產對金融消費環境秩序的擾亂日益突出,行業和機構正期待有更高層級的頂層設計和協調機制匯聚多方力量進行綜合治理。

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多地派出機構披露的轄區消費投訴數據看,2023年上半年貸款類業務投訴佔比仍普遍居於高位,非法代理維權、徵信修復騙局等金融黑灰產呈現多發趨勢,並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協同聯動機制?《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期在福建調研時獲悉,福建省近年來對危害消費者權益的金融黑灰產提出“零容忍”,特別是在開展打擊金融領域不良代理投訴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即包括金融監管、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多次開展聯合打擊,共同遏制了“非法代理維權”蔓延勢頭。

但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各地對黑灰產的打擊力度還存在一定差異。全國各省份當前並沒有形成較爲一致的打擊思路,也缺乏統一的主管部門進行頂層設計,這也導致黑灰產存在變異性和遊竄性,機構在應對時仍面臨較大困難,亟待更高級別的頂層設計進行統一監管治理。

地方初探立體化打擊

《“非法代理維權”治理調研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自2020 年以來,“非法代理維權”規模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增長,全國目前有超過萬家以“債務諮詢”“法務諮詢”“停息掛賬”“個人債務重組”“徵信修復”爲名頭的公司,僅2021年的成立數量就是過去10年總和的5倍以上。

上述黑灰產的猖獗也帶來了反擊與整治力度的強化。今年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監管、機構等各方打擊金融黑產的動作更加立體化和直接。首當其衝,是金融黑產整治已經被納入監管議程,一些地方的協同治理思路也陸續浮出水面。

目前,福建已經逐步形成金融監管、公安、信訪、市場監管、司法等多部門的聯動機制。

福建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參會代表,在近期舉辦的“打擊金融黑灰產,共創行業好環境”座談會時透露,省公安廳先後探索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以下簡稱“福建監管局”),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等部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成立涉穩風險處置工作專班,並聯合法院、檢察院、司法、公安、稅務、金融監管等部門組成了福建省防範經濟犯罪宣傳聯盟。

事實上,對於黑灰產給予“立案”“宣判”的打擊,不僅是對相關組織最大的震懾,也會直接給其他省份和地區對於相關案例的態度提供參考。

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福建監管局針對福州多家公司反映的黑產活動猖獗情況,協調公安機關牽頭成立聯合專案組立案偵破並在今年4月最終宣判,成爲全國首例以敲詐勒索罪定罪判刑的代理退保黑產案件。

福建監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案件引發全國強烈反響,此次案件偵破後,又推動轄內各地陸續以敲詐勒索罪對代理退保黑產立案7起。

但目前,像福建這樣的協同機制仍處於探索階段。一位當地金融監管部門人士直言,針對很多可能涉及非法維權代理的投訴案例,目前缺乏相應的法條支撐,涉案標準不清晰,證據鏈收集存在較多的盲區。

《報告》顯示,“非法代理維權”的渠道近年來愈發多元化、隱蔽化。據記者瞭解,黑灰產通常以合法註冊公司存在,不少是金融機構的職工或者曾經爲金融機構服務的第三方機構人員轉型來做,非常瞭解金融機構的考覈和減免規則,營業註冊地不一致。

“特別是這些公司註冊爲服務型公司,根本不在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範圍內,遊走在灰色地帶,在管理時必須涉及跨部門協同,也給日常監管帶來較大難點。”一家金融科技機構內部人士表示。

加大“科技反黑”投入

黑產化的反催收行爲時打時新,也迫使企業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對信訪投訴進行甄別,佔用瞭解決消費者真實合理訴求的資源。

“我們從2020年開始對收到的相關投訴進行統計梳理髮現,黑灰產類的投訴佔比在逐年增加,已經導致涉企客訴從過去的各類訴求均態分佈發展爲聚焦少數領域,惡意擠佔客訴服務資源,嚴重侵害平臺和其他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奇富科技(360.HK)高級副總裁徐慶宏表示。

上述壓力促使機構開始加碼通過科技手段加大對非本人投訴的識別力度,提升黑灰產偵測識別能力。

奇富科技近年來開始探索在風險識別領域加入金融行業大模型輔助,通過主動識別阻塞各類黑灰產滲透。徐慶宏透露,公司自有系統已經爲用戶提供超2500次反詐預警,相關技術儲備與信息也實現向金融行業合作伙伴輸出分享。

另有機構採用聲紋技術來進行甄別黑產。信也科技(FINV.N)副總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鄭麒透露,公司已能夠運用技術能力識別相應違法特徵,在本年度建立了黑灰產“人工+智能”辨識機制,標記疑似黑灰產近萬人,自研的反詐矩陣式風控體系共阻斷詐騙7000餘次,幫助用戶及機構免受損失近1.3億元。

除了技術之外,機構也在制度層面對信訪投訴處理進行精細化管理。據徐慶宏透露,在加大客服人力資源投入、建立健全消保服務制度體系、提升投訴信訪處置工作質效之外,目前公司還建立了“過度借貸救助機制”,對因爲借貸導致困境、確有困難的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並從制度層面對貸後催收工作進行規範和約束。此外,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催收監督機制,實現了對催收業務全流程監督。

廈門國際銀行零售普惠消保處的鄭藝龍,在前述座談會上也提出,在受理消費者投訴時,希望監管部門區分投訴類型,針對停止催收、修改徵信等無理訴求類型,可以轉給銀行機構處理,但不記錄通報和考覈數量,減輕銀行處理的壓力,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記者注意到,非法代理投訴與反催收亂象的猖獗,也促使金融機構在近年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抱團打擊趨勢增強,開始體系化應對金融黑產。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2021年下半年這種趨勢開始變強,一些同業會互相通氣,互相提醒對某些特殊客戶注意。“我們也有顧慮,畢竟利益相關擔心輿論,但黑灰產對我們的業務影響非常大,行業逐步下決心要態度明確地反擊。”該人士直言。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3月,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新網銀行等幾十家機構共同參與成立了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達成信息共享、經驗互通、行動互聯等共識,反擊金融黑灰產,打出了機構合力反擊的第一槍。

但類似的行業共享機制可能還存在一些障礙。“畢竟大家是同業,也是競爭對手,在數據共享時可能會有一定保留。因此,最好還是由政府或者協會等獨立第三方層面來牽頭更有權威性。”前述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表示。

記者也注意到,2023年8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協同、維護行業正常秩序的倡議》,披露正在起草甄別各類黑灰產活動的特徵指南和具體應對措施,研究相關信息行業共享、阻斷黑灰產信息網絡傳播等難題,探索建立向金融監管、公安、司法、網信等國家相關部門定期報告黑灰產危害情況的機制。

亟須跨部門、跨區域共治

在地方、行業的初步探索下,打擊金融黑灰產達成了一定成效。但市場共識在於,這種成果往往相對孤立,具有一定區域性和個案性,尚未成爲扭轉整個整治趨勢的關鍵動力。

在徐慶宏看來,機構目前存在的較大困境是對黑灰產定義的標準不明確,比如一個非法代理維權事件的性質認定在福建可以和相關部門達成共識,但是不敢保證到其他省份也能實現。

興業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文捷也持有同樣觀點,在他看來,目前黑灰產在法律法規層面沒有統一規範定義。“從本質上,黑灰產採取的灰色包裝的手段,僞造材料,惡意投訴威脅金融機構減免委託人的部分債務,但是否構成犯罪,各地有不同的看法,取證也很難,舉報標準各地不統一。”他表示。

在鄭麒看來,體系化的司法判例系統出現和金融監管規則的明文下發,將是打擊相關黑灰產的重要拐點。

據記者採訪瞭解,當前福建、浙江、廣西、重慶、安徽等多地對黑灰產打擊態度較爲明確,但在一些省份,徵信修復並不會被認定爲“非法代理”,相關投訴仍被歸爲正常的信訪投訴。這也導致儘管金融機構深受其擾,但幾乎都是單兵作戰,尚未形成有效的協同打擊機制,成效很有限。

上述座談會也呼籲,遏制非法代理維權,淨化金融市場環境,需要監管部門、司法部門、金融行業和消費者合力共治。監管部門和司法部門要進一步推進金融黑灰產的認定範圍、法律責任和處罰標準,區別處理由此引發的信訪投訴。

在徐慶宏看來,最有效果的仍應該是示範效應。“各地公安都在看,但是否有所行動仍較爲慎重,類似福建明確進行協同重拳打擊的典型,也會促使更多省份重視該問題。就公司而言,我們要進一步做好黑名單機制,形成一些典型案例和判例,才能更好地進行消費者教育。”他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