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昨公告 通訊診察新制 7月上路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4月上路後,失能、失智等就醫不便患者,可以在家透過視訊就醫,解決就醫不變的困擾。圖爲視訊看診。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昨公告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新制於七月一日上路,適用對象從原五大類增爲十大類,新增「慢性病照護計劃收案病人及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行動不便照護,與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等患者。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逾二四七萬人受惠,另放寬開立電子處方箋,並積極推動虛擬健保卡、藥師送藥到宅等配套措施。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新制實施後,共有兩大類族羣可在線上就醫,一爲經衛生局審查通過的實施計劃,包括急性後期照顧、長照照顧服務、國際醫療照護、疾病末期照護、行動不便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以及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第二類爲符合健保包裹式給付計劃,含居家醫療照護計劃、家庭醫師收治計劃、慢性病照護計劃收治個案。

劉越萍提醒,患者須符合上述條件,纔可通訊診察,若不符資格,執意通訊看診,而醫師違反規定,視訊收治該個案,可依「醫師法」處二萬至十萬罰鍰,患者不用被罰。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民衆如欲通訊診察,應於看診前先詢問醫師,自己是否符合資格。看診時可以使用實體或虛擬健保卡,看診後如需服藥,醫師開立電子處方箋,患者再持電子處方箋到社區藥局領藥、繳費;如行動不便,可由醫師或藥師到宅醫療及送藥,衛福部資訊處正規畫電子處方箋統一格式。

薛瑞元指出,新制增加的服務範圍醫療諮詢、會診、精神科心理治療,以及開立電子處方箋、檢查與檢驗單等醫療服務。至於開藥對分爲初診及複診。初診包括國際醫療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以及受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影響,無法線下就醫者,複診則以特殊情形爲主;同時開放慢性病照護的精神病照護、疾病末期照護,可開立管制藥品。

爲何「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去年二月預告後,歷經近一年才公告,薛瑞元解釋,基層診所對新制有所疑慮,擔心開放通訊診察,病人涌至大醫院就醫,因此適用對象特別納入基層診所才能提供服務的「健保包裹式給付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