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FCPA,愛立信做了哪些公關應對? | 探輿論場

“美國FCPA執法案例再現。”

作者:王小磊/餘惜

2023年3月2日,愛立信以承認違反《海外反腐敗法》(FCPA)並向美國司法部支付2.067億美元罰金的方式,結束了這超過一年的合規風險事件。報告通過追溯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愛立信被罰事件完整過程,對事件發生環境、愛立信公關動作和輿論影響進行深度解析,爲企業在鑑往知來中豐富自身經驗,同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構建安全的傳播環境。

完整版 報 告可掃碼添加“知小微”獲取。

01

愛立信事件背景

低谷期的FCPA(2021年)

回顧《海外反腐敗法》(FCPA)過去幾年執行情況發現,每當美國政府更迭期間,案件數量會有一定下降,所以2021年在拜登政府上任後,案件數量下降變得可以預見。加之疊加了疫情的因素,案件數量下降變得更加明顯。

不過,隨着拜登政府加倍重視全球反腐執法的戰略重要性,以及美國司法部(DOJ)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新政策發佈,在未來幾年,FCPA將恢復大量的執法案件數量,不論對公司或個人都會有所增長。

(更多內容詳見完整版報告,請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

02

愛立信事件覆盤

愛立信屢陷調查“漩渦”

2000年至2016年期間,愛立信因在越南、中國、印度尼西亞、科威特、吉布提等國家的賄賂行爲受到美國政府的調查。

2019年12月,愛立信與美國司法部(DOJ)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達成和解,支付了高達10.6億美元的罰金,並簽署了爲期三年的延遲起訴協議(DPA)。

愛立信再陷FCPA執法

2021年10月21日,愛立信再次收到美國司法部(DOJ)信函,函件稱愛立信違反了DPA中約定的充分合作和及時披露的要求,未提供與之前一宗貪腐和解相關的特定文件和真實信息。此次,在美國司法部(DOJ)發出確定其違反DPA信息披露義務的通知後,愛立信首先保持了否定態度。

2022年2月初,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以書面形式向愛立信郵寄了愛立信行賄特別是向伊拉克恐怖組織(ISIS)行賄的秘密內部審查報告並進行問詢採訪後,愛立信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迴應。同時,其關鍵節點回應也都引發了輿論關注。

2023年3月2日,愛立信承認違反《海外反腐敗法》(FCPA)並支付2.067億美元罰金,2019 年簽署的DPA也宣告結束。

該事件引發全球輿論熱議,愛立信事件再次成爲美國FCPA執法的又一經典案例。在複雜的國際及輿論環境下,事件中愛立信的危機應對及公關效果和影響值得跨國企業思考與借鑑。

(更多內容詳見完整版報告,請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

03

愛立信公關應對分析

階段1:無證據下選擇性沉默,確保熱度最小化

2021年10月21日,愛立信表示,收到了美國司法部(DOJ)的信函,函件稱該公司違反了DPA規定的義務,未提供與之前一宗腐敗和解相關的特定文件和真實信息。當時,愛立信並未多做迴應,對外堅持不予置評。因無過多信息及進展,此時輿論場基本無傳播。

階段2 :通過官方公告、高管採訪,有承認有弱化

2022年2月,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向愛立信郵寄了其內部腐敗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2022年2月15日,針對ICIJ所郵寄的調查報告,愛立信發佈聲明進行迴應。聲明中,愛立信既承認了部分內容,也否認了部分關鍵內容:

愛立信承認,在2011年至2019年期間,針對伊拉克的員工和供應商的調查,有違規及腐敗行爲發生。

愛立信否認,調查無法確定任何愛立信員工直接參與資助恐怖組織,其幾名員工已被公司解僱。隨後,愛立信CEO Ekholm的採訪再次強調,雖然其懷疑在伊拉克的一些員工可能賄賂伊斯蘭國組織成員,以使其公路運輸通過該國,但無法確定這些款項的最終接收者。

探究愛立信在該階段選擇迴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從這一階段的總體討論議程來看,媒體關注愛立信向恐怖分子繳納“買路費”醜聞,隨着事件披露信息增多,媒體議程隨之增加,如被調查、腐敗、改革、股票等話題不斷出現。

而愛立信在公關應對上一直秉持承認腐敗而弱化與ISIS關係,從媒體的傳播來看,縱觀整個事件,愛立信結合一系列公關動作將本次事件的媒體傳播議程把握在可控範圍內,ISIS話題逐漸弱化。而該事件在資本市場上的反響隨之加劇,故股票話題成爲了焦點。

階段3 :股票輿情上升,有效溫和地釋放進程

2022年3月1日,愛立信稱美國司法部(DOJ)已通知其伊拉克調查事件違反DPA項下義務,事件定性後,愛立信股價持續低迷,不斷衝擊着其管理層的穩定。

階段4:愛立信方“誠懇認罪”,事件階段性結束

2023年3月2日,美國司法部(DOJ)發佈《愛立信將在違反 2019 年 FCPA 延期起訴協議後認罪並支付超過 2.06 億美元》的聲明,愛立信違反FCPA事件正式被美國官方定性。

同日,愛立信也在官網發佈聲明稱,已與DOJ就違反其 2019 年DPA的非刑事行爲達成一項決議。根據 DPA 的規定,針對 2017 年之前的行爲相關的指控認罪。此外,將支付 2.06億 美元的罰金。認罪協議的簽訂將使 2019 年的 DPA 結束。

不過,愛立信始終強調,公司於2019 年開展的調查並未得出愛立信向任何恐怖組織支付或負責支付任何款項的結論,公司在 2022 年期間進行的進一步重大調查並未改變這一結論。與此同時,在“認罪”前兩天,愛立信宣佈其首席合規官Laurie Waddy離職。

此外,愛立信CEO、董事會主席等公司高管也進行了迴應,被認爲“認罪”態度誠懇。同時,美國司法部也對愛立信的認罪表現給予了肯定。

(更多內容詳見完整版報告,請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

04

分析總結與建議

報告針對愛立信被罰事件,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分析並作出了相關建議。

企業應加強對不斷變化的政策舉措的研究,規範運營,儘可能規避風險。

在美國監管日益收緊的政策環境背景下,企業也要對不斷變化的政策趨勢進行研究,儘可能規避風險。愛立信的教訓告訴企業,切勿走進“交了罰金、簽署了DPA就是FCPA執法對本企業處罰的結束”這一誤區。

情境危機傳播理論(SCCT)在危機應對上的應用值得借鑑。

愛立信在事件中的應對起到了弱化關鍵問題的作用,其策略有三個方面,即否定策略、消除策略和讓步重建策略。

不同地域出現不同的輿論生態值得關注並差異化應對。

目前,社交媒體輿論已經成爲企業輿情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高度警惕,特別是重大危機時刻,謹防出現輿論一邊倒情況。此外,跨國企業應綜合考量不同國家的輿論生態,不能“一刀切”,而應“對症下藥”。

(更多內容詳見完整版報告,請掃碼添加客服知小微獲取。)

如需獲取完整版報告,可掃碼添加“知小微”,也歡迎加入公關、營銷人專屬社羣進行交流。

封面圖來源:鳳凰網財經《危險信號!全球通訊巨頭宣佈:大裁員!馬斯克又“砍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