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廚餘留後路 宜蘭有機處理廠明年3月啓用

宜蘭縣有機廢棄物處理廠預計明年3月啓用,試營運期間製成的有機培養土,提供民衆以回收物兌換,縣長林姿妙(右二)盼鄉親能落實綠色飲食,減少廚餘產生量。(李忠一攝)

國內查獲走私非洲豬瘟陽性肉製品,廚餘是否用來養豬,去向引發關注,宜蘭縣雖然尚未禁止用廚餘養豬,但縣府獲中央補助後,以1億元在三星鄉、五結鄉各設置1座「有機廢棄物處理廠」,每座處理廠每天可處理20噸廚餘,目前試營運中,預計明年3月啓用。

2座有機廢棄物處理廠雖然尚未正式啓用,但試營運時製成的有機培養土,在今天(23日)讓民衆以指定資源回收物兌換,如5公斤鐵罐或2公斤寶特瓶等回收物,都可兌換10公斤裝的有機培養土,每人限量5包。

宜蘭縣環保局指出,疫情期間宜蘭縣的資源回收量正常,但餐廳的量能下降,縣內餐廳1天的廚餘有13至15噸,家戶則有8至10噸,餐廳的廚餘主要是用以養豬。

環保局表示,宜蘭縣興建的2座處理廠除了可減少焚化廠負擔、降低空污,未來如因非洲豬瘟禁用廚餘養豬,處理廠也能讓廚餘轉換成有用的有機質;民衆兌換的有機培養土都有經過檢測,適合種植蔬果、花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