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體外跳動!全臺首見「器官照護系統」南部取心救北部人

三軍總醫院引進亞洲唯二的「器官照護系統(OCS)」,讓摘下的心臟不再受限於4小時的運送時間,可在體外維持跳動,甚至狀況不好、器捐過程常被丟棄的「邊緣功能性心臟」,也能有8成的移植成功率。(三總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三軍總醫院引進亞洲唯二的「器官照護系統(OCS)」,讓摘下的心臟不再受限於4小時的運送時間,可在體外維持跳動,甚至狀況不好、器捐過程常被丟棄的「邊緣功能性心臟」,也能有8成的移植成功率。(三總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心臟移植是末期心臟衰竭者的希望,根據統計,今年全臺共有283人等待心臟移植,但至9月底,僅57人接受移植。三軍總醫院引進亞洲唯二的「器官照護系統(OCS)」,讓摘下的心臟不再受限於4小時的運送時間,可在體外維持跳動,甚至狀況不好、器捐過程常被丟棄的「邊緣功能性心臟」,也能有8成的移植成功率,今年9月順利完成首例。南部一名腦出血、呼吸心跳終止的個案成功捐心,救了北部的中年男子一命。

三總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柯宏彥指出,臺灣每年都有36萬人罹患心臟衰竭,其中約有6%發展爲末期心臟衰竭,這些患者以藥物治療爲優先,但最標準、有效的治療是心臟衰竭。因心臟無法進行活體捐贈,移植的數量並不多,今年等候心臟捐贈的人有283人,目前僅57人移植成功,仍有200多人苦苦等待。

柯宏彥表示,器官捐贈傳統上以腦死者爲主,經過2次腦死判定後,即可在心臟持續跳動下,進行大愛捐贈,但這樣的個案不多。在國外,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DCD)已施行多年,這樣的作法較具挑戰,原因是心臟一旦停止跳動,就會缺血,若缺血太久,移植的效果也不佳,因此都需要經過監測,評估是否適合,且缺血時間不能超過4小時,若捐贈者、受贈者之間距離太遙遠,就無法成功。

爲克服DCD的限制,三總引進亞洲唯二的「器官照護系統(OCS)」,可將器官「養」在機器中,讓摘下的心臟重新跳動。過去一些狀況不好、器捐過程常被丟棄的「邊緣功能性心臟」,經過OCD「養」的過程,也能有8成的移植成功率,且效果和傳統的腦死捐贈不相上下,有助於擴充心臟捐贈的來源。

三總今年9月9日完成全臺首例經OCS移植成功的案例,捐贈者來自南部,因腦缺血而路倒,送醫後已無呼吸、心跳,經醫療團隊摘下心臟,放入機器恢復跳動後,成功將心臟往北部送,救了一名中年男子的生命。柯宏彥表示,目前這套系統並無健保給付,病患若自費需花上300萬元,希望健保署能研議納入給付,造福更多等待移植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