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愛與正義發聲
一場危機四伏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本來應是社會激發大愛的契機,然而,非理性的官僚和民粹意識的無端翻攪,卻更加挑動兩岸仇恨的情緒。
日前臺大人類繫系主任林開世教授發給繫上陸生的信件,敲響了知識分子敢於挑戰權力和世俗的清音。當社會發生重大危機,大衆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對生命的意義和人性的價值產生懷疑。當代歷史學家金耀基說:「知識分子是社會和時代的眼睛和代言人。」林開世在信中寫的「不要孤獨地承受惡意與仇恨,這都不是我們該受的。」作爲社會的眼晴,他看到的當前疫情在兩岸引發的現象,豈不是眼中只有利害的官僚也該看到的?
面對社會失序的關鍵時刻,知識分子必要的良知和行動是什麼?美國學者愛德華‧賽德說:「一是勇於用懷疑、投注、不斷獻身於理性探究和道德判斷的精神,一是敢於爲普世價值的愛和正義發聲的作爲。」林開世指出,「疫病破壞的不只是生命,也包含靈魂。陸生在臺大是安全並受大家喜愛珍惜的,未能順利入境的陸生不是被排除的危險他者,而是受困於遠方的我們的學生」。他的發言豈不值得一味販賣恐懼的民粹側耳傾聽?
人生最虛僞的莫過於集體的沉默,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被部分網民歧視的陸配,被拒於國門之外的陸配之子,或是被認爲可能帶病毒返臺的湖北臺商,此次都得不到社會太多的聲援,令人感慨我們的社會價值是進步的嗎?
相較於當前許多反中、抗中、無法跨越海峽的隧通思維,林開世向陸生的溫情喊話,「希望你們明白,不可孤獨地沐浴於恐慌與惡意之中,而應與駐留於校內的我們一起苦惱與思索。你們只有一個身分,不是任何共同體的號碼或註記,而是本系培養中的人類學家。」他視陸生不是防疫的個案,而是「完整」的學生,無疑是位知議分子人道價值的實踐者。
正當官僚和民粹面對肺炎疫情有愈來愈情緒化的表現時,希望代表社會良心的大學及老師們,依然能本諸同理心、同情心、慈悲心,合乎法理情地對待陸生。
南臺科大副校長張鴻德代表陸生聯招會表示,今年確定會繼續招收陸生,相關資料都已提供給大陸對口單位,預計2月底前會有答案。期待兩岸的教育交流能不被疫情打斷,更多的大學教授勇於發揚知識分子智、仁、勇的道德勇氣,不躲在學術的高牆裡自求多福,也不譁衆取寵,隨民粹起舞,敢於站在權力的對面發言,承擔起讓兩岸的愛和善在疫情的危難中滋長的責任。(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