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IT登場 蔡明介談破壞式創新
2017年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登場,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12)日參加「破壞式創新的實踐」主題論壇時表示,破壞式創新同時來自科技、商業模式,重點在於資源配置,爲客戶創造加值的價值。蔡明介也以臺積電爲例,30年前臺積電改變商業模式、專注晶圓生產就是破壞式創新,因爲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技術創新是一樣重要的。
蔡明介對於破壞式創新的定義,用一句話表示,也就是運用部署資源爲客戶創造市場價值。蔡明介表示,破壞式創新同時來自科技、商業模式,重點在於資源配置,爲客戶創造加值的價值。聯發科是科技公司,創新就是命脈,不創新就會消失,而過去20年技術創新的速度愈來愈快,網路、手機、金融科技等話題不斷,也讓亞馬遜、阿里巴巴、百度等網路公司興起。
蔡明介指出,破壞式創新在IT界也叫做破壞式科技,但他認爲這個名詞因爲被提出破壞式創新的管理學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出版書籍的關係被濫用了。但回過頭來說,破壞是好還不好難有定論,但創新對一個企業來說,是資源的配置,企業要結合資源爲客戶帶來價值。
蔡明介說,從過去20年來看,不只是企業的創新,同時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比起企業創新影響還來的更大些。從半導體產業來看,30年前臺積電就因爲客戶要求,完全專注在晶圓的生產,臺積電這30年來也不斷改進製程,顯示商業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兩者都非常重要。
蔡明介說,每個新裝置都會破壞到前一個產品,從市場競爭來看,新進的業者可爲客戶提供更好的價值,或現有業者忽略他們的進入,都是一種破壞式創新,甚至先從較低階的市場切入作爲開始,臺積電就是這種方式的好例子。
而由聯發科的發展歷史來看,蔡明介說明,聯發科12年前切入功能型手機晶片市場,之後由2G、3G、一路發展到主流的4G,目前已將研發能量聚焦在5G。企業不能將眼光只能放在內部,但更要與外界發展的接軌,在半導體產業中要知道使用者需求和產業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