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習普會爭取對美競爭主動權

社評

俄羅斯總統普丁結束在中國大陸的訪問行程返回莫斯科,他此行最大的亮點,是16日在北京與習近平主席簽署的「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內容涵蓋層面廣、戰略層次高,對未來兩國關係與世界格局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透露北京對於中美競爭的戰略從被動朝向主動的一次轉變。

北京戰略 轉向主動

俄烏戰爭的發展越來越清楚,美國國會雖然通過援烏法案,但已緩不濟急,更無法解決烏軍兵員不足與士氣低落的問題。俄軍近來步步進逼,擴大佔領範圍;普丁也好整以暇地換上經濟背景的新任國防部長,爲戰後的軍事復元與經濟復甦佈局,看來普丁對戰略目標的達成深具信心,並帶着自信與中國共商俄烏戰爭結束後的世界格局。

對北京而言,習近平當然不希望俄國輸掉這場戰爭,不只是俄羅斯是與中國有着長達四千多公里邊界的大國,與中國在對抗美國戰略壓力上有一致立場,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面對美國發動「新冷戰」,俄羅斯和歐洲是北京的兩大抓手,這兩大抓手操之在手,就可以化被動爲主動。

北京雖在許多場合呼籲美國不要進行新冷戰,不要搞集團對抗,不要要求第三方選邊,也在許多國家說服對方不要加入美國爲首的新冷戰隊伍。但北京很清楚,這場新冷戰就算尚未開打,也是避免不了的。與其寄望美國調整;或等待美國盟友對美國的背棄與失望,反中陣營的自我弱化,不如主動出擊,將新冷戰開打的節奏與方式抓在自己手裡。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習近平送走德國總理蕭茲就走訪歐洲三國,現在又迎來普丁,並與普丁深化兩國戰略合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爾對媒體說,中國不能一方面試圖改善與西方的關係,又轉過去支持俄羅斯。在許多人眼中,北京遊走歐洲與俄國之間,是戰略對衝或是戰略抵消策略,但從中俄聯合聲明所傳遞出訊息,可以看出北京戰略的轉向。

西方總把當前中俄關系看作中國爲主、俄國爲從的「主從關係」,或各懷鬼胎的「權宜婚姻」,完全誤解了中俄兩國關係發展的程度與未來的方向。中俄都是擁核的聯合國五常大國,各自有光榮歷史的民族驕傲,對美國戰略立場也很接近,但中國無意帶領俄國重回兩極世界。所以,中俄在聯合聲明中重申「當前的中俄關系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

多極格局 不打冷戰

中俄聯合聲明中稱「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南方』國家和地區新興大國地位和實力不斷增強,世界多極化加速顯現」。這就是中俄兩國對當前世局的判斷,認爲客觀因素正朝着有利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方向發展,促進了國際關係民主化和國際公平正義。並暗批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企圖用「基於規則的秩序」取代和顛覆公認的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

這也明示了中俄兩國對於未來世界格局的想法與企圖心,美國單極霸權已經搖搖欲墜,新的多極格局正在形成,中俄以及一些「南方國家」都會是多極格局的成員,而不存在中美兩極的集團對抗。

而這個戰略關係背後有強大的經濟支持,普丁在中俄博覽會上形容,俄中正朝建立「戰略生產夥伴關係」的方向前進。他還透露,俄中確認有意建設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天然氣管道,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中國。中俄經濟互補性強,加上北極航道和俄國遠東地區的合作開發,以及北韓、蒙古、中國東北的區域經濟整合,將打破中國的「麻六甲困境」,對東亞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帶來重大的改變。

拉攏法國,是在證明所謂的價值同盟,可能是同牀異夢;深化中俄關系,是要凸顯北京也有「背靠背」堅實有力的盟友。北京想向美國傳遞的訊息是:我們不想打新冷戰,但美國若真的想打,我們隨時奉陪,可是美國小心變成孤身一人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