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網絡法律體系 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國新辦發佈會聚焦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完善網絡法律體系 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國新辦發佈會聚焦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 題:完善網絡法律體系 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國新辦發佈會聚焦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齊琪

2024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週年,也是我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30週年。在國務院新聞辦18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圍繞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介紹了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新時代以來,我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大力推進網絡法律制度建設。截至目前,我國制定出臺了網絡領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憲法爲根本,以法律法規爲依託,以傳統立法爲基礎,以網絡專門立法爲主幹的網絡法律體系,搭建了我國網絡法治的“四樑八柱”,爲網絡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崧介紹,近年來,爲了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國家制定出臺了電子商務法等多部互聯網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對數字經濟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服務保障作用。同時,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的制定修訂,進一步明晰了網絡市場規則,豐富了網絡法律制度。

“根據網絡市場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我們不斷完善相關立法,爲網絡市場活動定規矩、畫方圓。”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司長彭新民舉例說,比如推動制定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個人開辦網店可以將網絡虛擬場所作爲經營場所進行登記,讓網絡市場準入機制更加優化;公佈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治理網絡經營者“好評返現”“數據流量造假”“大數據殺熟”等問題,讓市場競爭更加有序。

當前,我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網絡生態關係着廣大網民的切身利益。

“這些年來,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加強互聯網內容的建設和管理,切實推動網絡生態治理,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國家網信辦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說,在加強網絡正能量建設方面,堅持以法治手段鼓勵和保障網上正能量傳播,通過不斷完善網絡信息內容建設與管理的法律法規,鼓勵傳播優秀道德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正能量作品。同時,聚焦網絡虛假信息、算法濫用等網絡亂象,先後開展專項行動40餘項,清理違法違規信息200多億條。

隨着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購物、網約車、網絡視頻等已經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一些APP侵犯用戶權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負責人崔淑田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加強信息通信領域執法,縱深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整治活動,規範重點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強化數據安全監管,深入推進反電信網絡詐騙執法,有效維護了人民羣衆合法權益。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社交、學習、工作等很多都是在網絡空間進行,隨之而來的涉網糾紛也明顯增多。如何以多元方式預防化解矛盾糾紛?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紹,人民法院通過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網上糾紛網上審”,同步探索手機端“移動微法院”,將在線訴訟推廣到全國法院。2023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突破4500萬件,當中有三成實現在線立案,一半以上的法律文書通過在線送達,大大提升了審判質效,方便了人民羣衆。

同時,人民法院通過制發司法建議、發佈典型案例、參與網絡立法,聯動相關部門完善網絡治理,促進互聯網平臺履行相應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努力實現涉網糾紛和違法犯罪的源頭預防和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