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點獨家丨阿里 618 取消預售,重啓淘寶網頁版

阿里試着不再追求短期單一數字。

5 月 6 日,淘天集團大促項目組在商家大會上公佈了 2024 年 618 大促的規則調整,最重要的變化是取消預售 —— 5 月 20 日晚八點直接售賣,全程價保。

淘寶天貓做預售已經有 10 年,這個最初爲了方便商家提前備貨,減少物流壓力的機制一度變得很長。到 2022 年 “618”,用戶先看到打折的預告將商品加購物車,再等 5 天支付訂金,然後再等 5 天付尾款,商家纔會發貨。從看中一個商品到付款發貨最多要等 10 天。

拉長消費流程必然有損用戶體驗,每一年也確實有大量用戶抱怨預售機制,但一個平臺很難下決心放棄這樣的機制,因爲預售能在單日集中大量的成交額,帶來漂亮的促銷數字。一個公司很難放棄這樣的數字,所以儘管 “618”“雙 11” 連續多年的促銷增速都遠高於平臺的全年成交額增長,但預售一直沒有停下。

在重新明確了阿里的 “第一客戶” 是用戶,預售是用戶可見的第一個大調整。

另一個調整是,淘寶的 PC 網頁又變得好用了。之前很多年,用戶要在電腦上登錄淘寶都會被要求做 “安全驗證”,建議用戶拿出手機掃碼登錄。這也是中國主流電商平臺的普遍做法,要求用戶轉而使用手機 app。成功登錄之後,用戶在電腦上也不能使用平臺的全部功能。

2024 年,淘寶成立了一個規模不大、完整建制的團隊專門負責 PC 端的優化升級。今天重新上線一個新版本,功能上增加直播、商品供給與 app 同步,購物車也能像手機上一樣展示券後價。過去幾周,淘寶的網頁已經有了一些變化,包括不再需要每天重新登錄。但這也只是一個起點,還有大量的用戶體驗問題沒被解決。

每天近 4 億人打開淘寶,絕大多數都在手機上購物,只有 1000 多萬人堅持在電腦上購物。之前很多年,這些人的體驗被選擇性忽視,因爲平臺可以引導用戶轉去手機消費,讓手機淘寶的每日活躍度再多長几個百分點。

從追求單一的大數字到放棄短期數據、尊重用戶選擇,這是阿里的新改變。但要應對新的競爭環境,它需要的改變還是很多。

618 取消預售,涉及 5%-10% 的大促收入

電商平臺擅長不同的方式刺激消費者下單。淘寶和京東都造了大大小小的購物節,用促銷、滿減吸引用戶;拼多多的殺手鐗是極致低價,想盡一切辦法削減下單流程,比如去掉購物車、先用後付等;抖音則在直播間塑造限時低價的氛圍。

4 月上旬,一場 KO 會(kick off,通常指某個項目開始前的啓動會)後,淘天集團成立 618 大促項目組,開始調研和討論要不要 “取消預售”。一位淘天員工稱這個議題 “內部辯論了很久”,支持的聲音佔絕大多數。

行業運營員工普遍支持,取消預售後,大促期間每一天他們都可以正常銷售,不用讓消費者特意等待,流失到沒有預售模式的其他平臺;用戶產品團隊也支持,他們認爲全程可下單對用戶是更合理的選擇。

項目組多數人支持的另一個原因是,618 大促中,有預售心智的商品佔比並不高,一位淘天員工認爲,預售主推少量商品,在供給不稀缺的年代人爲創造稀缺感,很難再贏得用戶。

“取消預售” 衆望所歸,但對一些業務部門仍是一次利益博弈,比如淘寶直播。

這不難理解,過去很多預售商品都通過直播售賣,尤其是美容護膚、彩妝等品類。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2023 年天貓 618 預售中,預售額前三的行業爲美容護膚、彩妝和美容儀器,其中美容護膚預售銷售額爲 62.2 億元,是第三名美容儀器銷售額的近 10 倍。

大主播直播間裡,預售第一天會集齊數百個爆款商品鏈接,參加的品牌、主播本人將營銷預算集中在這一天,最終共同創造 “賣爆” 的效果。一位淘寶直播前員工稱,2022 年的雙 11 大促預售是主力,大主播的預售成交額在總成交額中佔比超 50%。

我們瞭解到,淘天去年 618 預售期間的成交額在整場大促中佔比約 5%-10%,取消預售意味着淘天爲了用戶便利,主動犧牲了一些短期收入,但長期來看,用戶購物體驗更好也許會刺激更多消費。

618 大促 “取消預售” 由淘天集團 CEO 吳泳銘最終拍板。不過,我們瞭解到,在取消預售的同時,淘天仍將在直播間進行小範圍預售。

京東也取消了 618 預售。2023 年雙 11 京東就已取消預售,直接用現貨進行促銷。

爲解決大促集中購物的物流爆倉等問題,2014 年 “天貓雙 11 ” 第一次推出了預售模式,預售期長達 27 天。十年間,預售逐漸成爲一種營銷手段,是直播間引爆需求的常見方式之一,整個大促週期拉長,銷售數字也變得更好看了。

一位淘天行業員工稱,有的商家會將全網的營銷、推廣費用都放在預售,因爲提前銷售不用擔心庫存,理論上可以將需求拉到極致。而如果預售額做得高的話,後續的現貨促銷也會獲得平臺更多的流量。

預售取消後,這些商家也需要做出調整 —— 營銷節奏、備貨數量、與主播合作的排期等。不過,一位美妝品牌的運營稱,他們目前尚未進入到 618 的準備週期,排在前面的還有各種促銷節,510、母親節、520 等。

淘寶網頁版重啓,針對每天 1000 多萬在電腦上購物的用戶

很多人已經習慣用手機使用國內互聯網大公司提供的服務,網頁端已經是一個很遙遠的名詞。國內的互聯網大公司很長時間也都不想讓用戶使用網頁端,它們在產品設計上反覆引導用戶轉去 app。

誕生於移動互聯網時期的拼多多,其網頁版只有 “精彩活動(限時秒殺、9.9 特賣)”“精選專題” 兩個主要欄目,並在多處出現 “下載 App 專享優惠” 等字樣引導下載;抖音的網頁版可以瀏覽短視頻和直播,但找不到明顯的購物入口。

淘寶、京東的網頁版都有完整的類目和各種功能板塊,這也正常,它們都已經成立 20 多年了,在前十年裡,網頁版纔是主陣地,到今天仍然有不小量級的用戶會瀏覽它們的網頁版。

過去一年,有 1 億獨立用戶訪問過淘寶網頁版,每天有上千萬用戶使用 taobao.com 逛淘寶和天貓,橫跨所有年齡段,95 後佔比約 30%,主要是大學生、白領、企業辦公用戶等。

這麼多淘寶網頁版用戶的體驗並沒有被重視。2013 年淘寶選擇 “All in 無線”,全力發展移動端,十多年間對網頁版接近放養狀態。

近幾年阿里在 app 端大力扶持淘特、直播來獲取新用戶,而上千萬依然在 PC 上用淘寶的用戶不再被重視。

登錄淘寶網,一度要手機掃碼登錄或短信驗證碼 —— 這樣可以爲 app 帶來日活;但不登錄又不行,因爲看不到商品價格;在網頁版,很多商品搜不到;購物車總是顯示原價,看不到優惠後的價格。各種體驗的問題實在太多。

2024 年開始,阿里成立了一個規模不大但完整建制的團隊負責優化升級淘寶 PC 端。

我們瞭解到,淘寶網 PC 端團隊負責人趙昆 5 月 6 日在阿里內網發佈帖子《爲什麼我們要重做 PC 淘寶?》,他稱不到 2 個月的時間,團隊上線了大大小小 60 多個需求,修復了無數個 bug,“目前我們唯一在做的事,就是拼命把最近一些年失去的體驗給補回來。”

原阿里達摩院智能服務事業部負責人趙昆(花名:空無)是個老阿里人,他是阿里客戶體驗事業羣的創始成員之一,一手打造了阿里人工智能客服產品 “小蜜”。自 2009 年加入阿里以來,他創建了淘寶第一代數據產品 —— 數據魔方,並參與建立了阿里大數據平臺。

這些體驗的優化包括但不限於用戶可通過賬號密碼登錄、延長登錄狀態至 7 天、沒登錄也能瀏覽商品詳情、首頁搜索和購物車等產品第一次針對大屏幕適配優化、購物車首次展示券後價、商品詳情可自動領取優惠等;此外產品上增加直播功能,保證網頁版的商品與 app 上同步。

趙昆稱,手機、Pad、筆記本、臺式機、車載電腦、AR/VR/MR 等將成爲用戶接觸互聯網的多種載體,“只要我們還立志於服務全中國消費者,就應該讓用戶擁有選擇多種設備接入的權利和便利性,而不應該讓用戶綁死在一個終端之上。”

“迴歸用戶”,阿里要做的還有很多

阿里創始人馬雲、CEO 吳泳銘相繼明確 “迴歸用戶” 爲阿里的戰略核心,方向確定後,留給幾萬人要做的具體工作很多。

今年開始,淘寶陸續有了一些可見的變化,包括上線 “僅退款”、新疆地區包郵、88VIP 會員退貨免運費等。

它也在從競爭對手身上學習新東西。它推出 “僅退款” 政策,這是拼多多最強的用戶心智之一;聯合菜鳥驛站,將送貨上門服務覆蓋更廣,這曾是京東的特長;大力扶持短視頻,增加用戶停留時長,這也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做的事。

大促是這家公司員工最擅長的運營方式。淘寶天貓過去的銷售通過一個又一個促銷、一個又一個大小名目的購物節拉動,最大程度創造廣告位,能爲阿里帶來源源不斷的廣告收入,一年獲得上千億元的利潤,這也導致消費者刷到的商品往往不是最便宜的。

如何讓員工從習慣以商家爲核心的運營方式切換到以用戶爲核心,如何讓組織從習慣彙報第一、領導第一切換到客戶第一,如何讓平臺從習慣收取廣告費切換到爲了消費者讓利,這些都需要平衡,也都是難題。

2024 年初,淘天集團管理層在內部稱,他們對未來淘寶的定位是 “成爲更好的自己”,要捍衛貨架電商的第一名位置。這對 21 歲的淘寶是一個綜合考驗。

來源 | 晚點LatePost(ID:postlate)

作者 | 晚點團隊;編輯 | 呼呼大睡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