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業未來 三贏或皆輸?

臺灣兩大外送平臺之一的Uber Eats將以九億五千萬美元現金,併購另一大的Foodpanda,此併購案尚須主管機關覈准,但也衝擊靠外送吃香喝辣的消費者。

怕一家獨大?怕未來運費價格被壟斷?怕外送服務會不因超級大而「變質」?

外送食物平臺在臺灣的崛起,新冠疫情的三年是推手,外加新媒體和手機載具是現代人的隨身寶物,在行動支付配合下,臺灣這兩大外送平臺確實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習慣,造成一股趨勢和影響。

隨着外送平臺的普及,人們不再受限於餐廳的空間和時間。許多人選擇在家或辦公室叫外送,使得用餐時間更加彈性。其次,外送選項或優惠,釣出一堆養成習慣與被約制的消費者。尤其,外送平臺不僅提供美食,還包括各種多樣商品,多樣性讓消費者能夠更方便地滿足日常需求。當然,老人化的社會,外送體系也發揮支持力量,外送食物能幫助即時送達。

然而,外送平臺的崛起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問題和影響。一開始社會最關注的,莫過於外送員的工資和福利問題,許多外送員需要長時間工作,他們非外送公司長期聘用的正式員工,在工作搶單與交通擁擠中穿梭街頭,承擔高風險,但收入卻不一定能夠維持生活水平。且外送所需的一次性餐具和包裝材料濫用,增加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負面影響。

最重要的是,當消費者被養成習慣依靠外送,商家必須支付外送平臺抽成,導致餐飲業者的利潤降低,尤其是小型商家,他們往往提高外送餐點的價格,與店內餐點價格不同,更讓物價因「外送化」的產業鏈而高漲,樂了外送系統,但苦了消費者和食品商家。

在大者恆大下,未來的外送體系是否能如願讓消費者埋單?或是消費者有什麼能耐去對抗超級單一的外送服務?外送員、商家、消費者,是三方皆贏或是皆輸?值得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