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示警能源進口國安風險 經濟部:正新建擴建6座接收站

兩岸緊張,外媒示警臺灣高達97%能源來自船隻進口,有國安風險。經濟部迴應,有關NG輸儲能量不足問題,政府已規劃擴建或新增6座接收站。(中油提供)

兩岸緊張臺海有遭封鎖危機,華爾街日報撰文示警,臺灣高達97%能源來自船隻進口,是一種國安風險。經濟部迴應指出,有關液化天然氣LNG輸儲能量不足問題,現政府已規劃擴建或新增6座接收站,包括中油永安、臺中2座擴建,中油觀塘、洲際,以及臺電臺中港及協和等共4座新建(未包含民間臺塑麥寮擬建六接)。

經濟部指出,依據能源局統計資料,臺灣能源進口依存度自1991年以來,長期維持在97%的高點,而2016年開始,則加速發展再生能源,長期來說才能夠降低高度能源進口的依賴度。

爲了強化能源安全,經濟部指出,已責成相關國營事業,在煤炭、石油或天然氣,採多元來源、長約採購及儲備充足的安全存量。如天然氣方面,中長約比例高達 71%,且進口國自 2015 年 11 國增至 2022 年的 13 國,美國氣源佔比自 2015 年 1%大幅成長至2022年11%。增加採購國來源,意味着運輸路線增加,能夠強化能源進口安全。

在天然氣安全存量上,現行法定安全存量至少 8 天,將於2027年提高爲至少 14天。同時,針對報導中點出 LNG 輸儲量能不足的建議,政府也已規劃擴建天然氣接收站及儲槽,未來將擴增中油的永安、臺中2座,觀塘及洲際,以及臺電臺中港及協和等共6座接收站及輸儲設備,也就是俗稱的一接到七接(扣除民間六接)接收站。

至於核電的部分,經濟部指出,經濟部與臺電對於新的核能技術持續保持追蹤研究,對於各項新能源的研發與發展都保持開放態度。然而現今的核能使用,面對到核廢料處理的爭議問題,包括高階核廢料仍只能置於爐心的情況,仍是難解議題。且核能在定義上仍爲進口能源,且不符合產業所需要的RE100再生能源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