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風波調查②|資源向宏勝飲料傾斜?兩個“娃哈哈”爭議推至臺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藝藝 杭州報道
隨着宗馥莉掌舵娃哈哈,娃哈哈和另一家民企500強宏勝飲料集團(簡稱“宏勝飲料”)多年來的並行關係,正發生變化。
宏勝飲料從娃哈哈產品代加工業務起家,業務已延伸至食源配料、裝備製造、印刷包裝、物流倉儲等飲料上下游產業鏈。
近日,娃哈哈集團員工維權聯絡委員會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今年2月老宗總去世後,我們發現,從前端研發到採購、生產、運輸再到後端銷售等環節,有資源逐步從娃哈哈集團向宏勝飲料傾斜的趨勢。”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聯繫娃哈哈集團併發送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獲回覆。此外,記者也多次致電娃哈哈集團總裁辦瞭解情況,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孰是孰非,仍有待查證,但兩個“娃哈哈”的爭議已被推至臺前。
兩個“娃哈哈”?
作爲娃哈哈集團新任掌門人,宗馥莉更爲人熟知的主陣地在宏勝飲料。
成立於2003年的宏勝飲料,多年來承接娃哈哈產品的代加工業務,曾被宗慶後評價爲“(宏勝飲料)利潤比娃哈哈都高,能達到30%”。目前,宏勝飲料的業務已從單純的飲料代加工延伸至食源配料、裝備製造、印刷包裝、物流倉儲等飲料上下游產業鏈。
今年8月,宗馥莉正式接任娃哈哈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並接手其父宗慶後所持娃哈哈集團29.40%的股份,娃哈哈集團和宏勝飲料,似乎成了兩個並行的“娃哈哈”,業務正面交鋒。
上述娃哈哈集團員工維權委員會負責人指出的資源向宏勝飲料傾斜問題,得到了娃哈哈集團在職員工的側面印證。
一名在娃哈哈集團工作多年的在職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銷售團隊中,全國大區經理(省級經理)大部分已經將勞動合同轉籤至宏勝飲料。”
該員工進一步解釋,“娃哈哈集團的業務可分爲產供銷三大板塊,兩頭分別是採購和銷售環節,中間是龐大的生產環節和全國衆多的生產基地。公司主要的業務模式是以銷定產,採購和銷售是集團層面的核心業務,生產環節則交給全國各地的工廠和代工廠,其中宏勝飲料的工廠主要集中在湖南、廣西、河南等地。”
除了銷售人員的調整,不少員工也感受到娃哈哈集團營銷端投入的變化。
“今年2月老宗總去世,帶動產品銷售額的兩位數增長,但公司目前已撤銷品牌公關部,削減品牌營銷投入,相比去年同期品牌營銷廣告投入佔銷售額的1.5%左右,今年出現大幅下降。”另有娃哈哈集團在職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宏勝飲料正補齊其銷售渠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今年7月5日,宏勝飲料成立了拉薩宏勝營銷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宗馥莉擔任總經理、董事,嚴學峰擔任監事,丁秀娟擔任財務負責人。其中,嚴學峰、丁秀娟均爲宏勝飲料的關鍵人物。
此外,在娃哈哈集團董事會層面,新進的洪嬋嬋對外身份爲宏勝飲料集團財務部部長。
除銷售端,在研發環節,娃哈哈集團也有一系列變化。據瞭解,公司研發環節由娃哈哈集團研究中心負責,該中心曾下設食品科學研究院、機電研究院等研究機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9月上旬,娃哈哈集團研究中心總監李言郡已經辭職。
公開信息顯示,李言郡於1995年加入娃哈哈集團,曾長期擔任娃哈哈集團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帶領團隊研發出非常可樂、營養快線等明星產品。
據瞭解,食品科學研究院巔峰時期有130人左右,目前縮減至不到100人。
“食品科學研究院主要負責新品研發,研發是一個長線的投入過程,目前無論是人力支持、費用支持、渠道推廣等,(公司)似乎並沒有將精力和重心放在新品研發上,大家對未來的方向比較迷茫。”有娃哈哈集團離職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比如針對市場熱門的無糖茶品類,今年上半年,研究院調研了不少供應商,也進行了不同茶品種的選擇,擬對娃哈哈純茶系列進行口味增加補充,卻沒有得到立項反饋。”上述娃哈哈離職員工提到。
在設備研發端,娃哈哈機電研究院已於今年3月解散。
“通知得很突然,機電研究院的人員被分流到娃哈哈集團的不同部門,比如工程部或分公司。”一名娃哈哈機電研究院離職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機電研究院可理解爲娃哈哈集團旗下精機公司配套的研究院,前者主要負責設備的研發設計,後者主要負責設備的生產製造。”
“機電研究院人數最多時有120人左右,解散時僅有60人左右。”該離職員工進一步指出,“精機公司”即杭州娃哈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今年以來,精機公司的業務量或有所萎縮”。
需要指出的是,宏勝飲料旗下則佈局了設備研發製造的鬆源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不過,也有市場觀點認爲,目前宗馥莉採取的一些措施是爲了“提高企業效率角度,對管理制度、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優化”。
今年9月以來,娃哈哈集團通過公衆號“娃哈哈家園”,多次發文記錄員工眼中娃哈哈的變化。
如娃哈哈集團於今年2月新設立計劃中心進行產供銷業務集中管理。該計劃中心管理主管劉洋用“蛻變”兩個字描述新機構成立以來的感受,他表示,“剛開始大家會手忙腳亂,但是大家一起想了很多辦法、做了很多改變,也收穫了在制度流程方面的幾十項創新。”
儘管看法各一,但關於兩個“娃哈哈”的爭議,已甚囂塵上。
多年的平衡關係
回顧看,在創始人宗慶後管理娃哈哈集團時,該公司和宏勝飲料維持了多年的平衡關係。
公開信息顯示,宏勝飲料成立於2003年,主要承接娃哈哈產品的代加工業務,目前,宏勝飲料在全國共有20個生產基地,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條生產線,爲2020年度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
2022年,宏勝飲料以營收104.21億元,躋身百億陣營,和營收519.15億元的娃哈哈集團一起登上“2022浙商製造業百強榜”。
作爲娃哈哈曾經的體外公司之一,宏勝飲料的設立,或許要回溯到2006年的“達娃之爭”。
據宗慶後在自傳中的表述及公開信息,由於當時娃哈哈體量增大,需要增加投資擴大產能,但遭到了達能董事會的拒絕或拖延,因此在娃哈哈集團與法國達能的合資公司之外成立了一系列體外公司,並且這些公司在銷售渠道、品牌使用上幾乎與娃哈哈合資公司重合。
“達娃”之爭最終以娃哈哈集團與達能的握手言和收尾,但也讓宏勝飲料以娃哈哈集團飲料代工廠的形式,被保留下來。
2007年起,宗馥莉開始執掌宏勝飲料,於2010年成爲宏勝飲料總裁,該公司承擔娃哈哈集團三分之一的產品代加工業務。在此過程中,宏勝飲料逐步向產業上下游拓展,成立鬆源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鬆裕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恆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陸續佈局了裝備製造、包裝印刷、食源配料研發等領域。
2023年有媒體專訪宗馥莉時這樣表述,“從拿地、購買設備,到打造團隊、建造廠房……從一條基礎飲料生產線開始,宏勝已經完成了全產業鏈佈局,業務涵蓋食源配料、高端裝備製造、印刷包裝、飲品生產等,蛻變爲全國佈局20多家分公司的大集團。”
在產品端,宗馥莉於2016年創立了以其英文名“Kelly”命名的飲料品牌“KellyOne”,並註冊了寧波宏勝優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此後相繼推出個性化定製果蔬汁、無糖烏龍茶“一茶”、無糖蘇打氣泡水“生氣啵啵”、果汁果味茶“CHACHA”等系列產品。
從股權結構看,宏勝飲料共有兩大股東,其中恆楓貿易有限公司爲註冊地在英屬維爾京羣島的外資企業,持股98%,宗馥莉全資控股的浙江恆楓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主營瓶級PET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萬凱新材(301216.SZ)曾於2022年3月16日公告,宏勝飲料參與了公司IPO戰略配售,截至當時公告日,恆楓貿易有限公司(BVI)爲宏勝飲料控股股東,宗馥莉間接持有宏勝飲料100%的股權,爲宏勝飲料實際控制人。
最新工商信息顯示,目前,宏勝飲料法定代表人爲祝麗丹,此前擔任董事長的宗馥莉於今年7月變更爲執行董事。
另一方面,宗馥莉也逐步深入娃哈哈集團的核心位置。
公開信息顯示,宗馥莉於2018年4月出任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2020年3月開始兼任娃哈哈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2021年12月,其接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日常工作,直至今年8月,宗馥莉正式成爲娃哈哈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對於種種變化,有娃哈哈集團在職員工表達了擔憂,“如果是兩家企業的優化整合,應該是娃哈哈集團整合宏勝飲料,而不是反其道行之,我們或許只能推測,因爲在娃哈哈集團中,除了宗馥莉持股29.40%,還有國資股東等其他股東。”
其進一步表示,“娃哈哈目前還是比較依賴於其過往的發展慣性以及老宗總去世所帶來的輿論紅利,但消費品行業是一個比拼企業長久耐力的行業,其實更需要長遠規劃、長期投資以及精耕細作、未雨綢繆。”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宗馥莉已基本掌控娃哈哈集團的日常經營,肯定會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在此過程中,還需平衡好各方情緒利益,如何讓改革平穩過渡,企業穩健發展,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