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司機越開越窮!美研究:「砸錢買好車」陷負債陷阱 破產收場
▲Uber叫車服務的方便,讓許多人成爲忠實愛用者。(圖/路透社)
全球近年來都對「開Uber究竟賺不賺錢」的議題感到熱衷,不過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18日最新公佈研究指出,其實不少優步(Uber)駕駛反而是在入行後掉進「負債陷阱」,甚至破產。
這份研究針對華盛頓特區至少40名Uber駕駛,爲期2年的經濟生活進行訪問,發現超過20名駕駛的月收入在2000美元(約新臺幣6.2萬元),落在美國政府定義的貧窮線之下。
研究指出,當中33%的駕駛爲了開Uber而掉進「負債陷阱」,其中1名尊榮駕駛於2012年貸款3.5萬美元購置1輛林肯TOWN,起先賺得的收入高過計程車;然而隨着Uber對於「車齡政策」的改變,他的車不再符合資格,更以破產收場。
▲紐約市的Uber。(圖/路透社)
值得注意的是,Uber在華盛頓地區多次調降司機的基本費率,陸續增加「乘客安全費」和「預定費」,更提高新駕駛佣金的抽取%數。研究稱,這些改變似乎有一個關鍵,就是讓Uber駕駛繼續做牛做馬(on the road and in the dark)。
48歲的喬安(Joan)就是這個「負債陷阱」的另一個例子,因路上的坑洞傷及車子的懸吊系統後,她幾乎把所有錢都拿來修車;而在車子正式報廢后,喬安又得花更多的錢去租一臺Uber。雖然Uber Xchange計劃提供更低的信貸額度,但公司自動從司機薪水中扣除了款項之高,讓喬安每週要支付的租金,比全國租賃平均100美元還要多出38美元(約新臺幣1200元)。
▲Uber紅遍全球各地,同時也引發許多爭議。(圖/路透社)
研究指出,Uber駕駛明顯缺乏社羣感,至少75%的駕駛從沒和其他Uber駕駛喝過一杯或一起用餐過,因而多數心理都是感到孤單的。Uber利用了網路新型態的平臺發跡,但沒有提供實體空間讓駕駛聚集,使駕駛們缺乏集體身份認知,難以組織能夠爲勞工權益發出宏大音量的工會;而這些Uber駕駛只好在uberpeople.net等網路論壇分享心得、討論酬勞等實務問題。
研究強調,這份研究報告旨在這個非常知名的平臺上收集資料,凸顯出產業結構與部分Uber駕駛的工作環境,研究結果並非概括全球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