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7年 “鞋王”歸來:百麗時尚遞表港交所披露多組渠道轉型數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佳穎 實習生林昱彤 上海報道

鞋王歸來。

在私有化7年之後,百麗時尚集團(下稱“百麗時尚”)再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招股書顯示,私有化後,百麗時尚將由零售主導的組織架構轉變爲品牌主導的組織架構,更加重視品牌營銷、產品研發方面的創意創新。目前百麗時尚已成立一支品牌發展及形象創意(BIC)團隊。截至2023年11月30日,集團創意團隊擁有超過800名成員,包括設計師、產品研發人員及其他產品研發人員,並且創意團隊主管平均擁有超過19年的行業經驗。

私有化後的變化也體現在了財務數據上。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的九個月,百麗時尚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營收同比增長12.8%至161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92.7%至21億元。同時,淨利潤率達到12.8%,是業績期內最高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自有品牌支撐了百麗時尚的大部分收入。招股書數據顯示,業績期內,按收入計算的前五大品牌均爲百麗時尚自有的鞋履品牌,約佔總收入的63%,其中BELLE爲最暢銷品牌,約佔總收入的28%。

多品牌驅動戰略

也許你在不瞭解百麗的時候,就已經多次入手她們旗下的品牌;也許你在商場購買時尚鞋服時,已經無意識地走進過多家百麗時尚的門店。

“百麗我沒買過,但我是思加圖的忠粉了,回購了好多年,它們好像是一家的吧。”80後胡女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思加圖、暇步士都是自己常買的,整體舒適度、時尚程度都不錯,很適合上班穿。

近年來在創意團隊的加持下,百麗時尚旗下品牌出了不少爆款,如:百麗呼呼鞋、百思圖與舞蹈家朱潔靜聯名的“舞者輕運動系列”等等,但整體來看在外觀設計和品牌特色上仍有侷限,尤其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說,缺乏新穎的產品。

00後的消費者思思就買過思加圖的鞋子,但她並沒有復購,她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鞋子質量還不錯,但我覺得款式設計上還缺點特色,特別容易和別人撞款,也有人說是抄襲。

根據招股書,目前百麗時尚經營19個核心品牌的組合,由12個自有品牌及7個合作品牌(包括授權經營品牌及代理品牌)組成,覆蓋女鞋、男鞋、童鞋、服裝和配飾品類。BELLE(百麗)、STACCATO(思加圖)、TATA(他她)都是百麗時尚的自營品牌,champion、Hush Puppies(暇步士)等知名品牌也是百麗時尚代理的。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2年零售額計,百麗時尚以12.3%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時尚鞋履市場第一,而第二名的市場份額僅爲9.1%。業績期內的每個「雙十一」及「618」購物節,按零售額計,天貓前十大暢銷時尚女鞋品牌當中至少五個品牌一直來自百麗時尚。

百麗時尚也有意對其核心品牌的風格和價位進行規劃和調整,即便是同一風格的旗下品牌,也進行了差異化運營。STACCATO定位國際化,相對高端,BELLE和BASTO則偏向中端和大衆,價格更爲親民。根據淘寶旗艦店的數據,STACCATO店鋪鞋履的價格主要分佈在800-1000元,BELLE和BASTO鞋履的價格則分別集中於400-600元和200-40元的區間,向着大衆時尚的方向進軍。

收購、代理也是百麗時尚擴充品牌矩陣的常規操作。百麗時尚於2018年收購了高端女鞋品牌73Hours。同樣在百麗時尚運營下的還有運動品牌Champion,儘管關於Champion近來“業績大跌”“正等待買家”的聲音頻頻傳出,但招股書上顯示,Champion品牌的收入於2021年超過人民幣10億元,且在業績期內繼續增加。Champion披露的財報數據也顯示,2023財年第四季度,中國是Champion爲數不多的營收增長的市場。

“但百麗不會成爲第二個安踏,兩家企業購買品牌的出發點和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博士戰略諮詢創始合夥人王重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安踏有意識地在高端、休閒等領域通過始祖鳥、薩洛蒙、斐樂等品牌的覆蓋,實現的是細分品類上各價格段的明顯區分,強化整個集團的競爭力。而目前百麗集團內部的這些品牌並沒有形成競爭錯開,會有內耗,整個集團是灌木型的品牌架構,即每個品牌都不是特別突出。”

另一方面,百麗時尚各大品牌業績顯赫的背後,似乎也隱藏着存貨困境。招股書數據顯示,從2023年2月28日至11月30日,百麗時尚的存貨由35.999億元增加21.4%至43.7億元,減值虧損撥備也從2.748億元增至3.076億元。

“時尚是不確定的,時尚是跑出來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沒有庫存,百麗40%首訂,30%補貨,30%迭代的模式是以最小的成本適應市場,快速地跑出爆款。”對此,百麗時尚數字化業務相關負責人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零庫存本身不是存在的,要撐起零售店面,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庫存都是要有的,只是要合理控制庫存。”

但從存貨週轉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個月,百麗時尚的存貨週轉天數穩定在195.7天,截至2022年及2023年2月28日止財年分別爲171.8天、198.2天。

安踏2022年上半年存貨週轉天數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145天,2022全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爲138天和124天;李寧2022全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存貨週轉天數則分別爲58天和57天。

線上線下如何平衡?

事實上,自上次退市以來,百麗時尚就開始了渠道層面的轉型。招股書顯示,廣泛的全國門店網絡以及全渠道能力是百麗時尚的競爭優勢之一。

截至2023年11月30日,百麗時尚於中國共有8361家直營門店,遍佈31個省份的330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

另一方面,線上渠道的加強是百麗時尚轉型的重點,目前集團已在天貓、京東及唯品會等主要電商平臺以及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建立了廣泛的影響力。截至2023年11月30日,線上渠道的收入貢獻由2017年的不足7%增加至27.7%。

2016年,百麗時尚開始試水直播。2018年,直播成爲戰略性業務。截至2023年11月30日,集團已與超過120名KOL合作,建立了約275人的內部直播團隊,並設有超過1000平方米的專用直播工作室。2023財年前三季度,百麗時尚直播銷售額佔線上總銷售額約27%。

招股書顯示,百麗時尚已經實現線上及線下渠道的高度整合,絕大部分產品在每個渠道銷售的價格均相近。線上線下訂單從同一庫存系統完成,有時直接以線下門店的庫存完成電商訂單。

不過,仍有部分消費者反映,線上線下價格差別大。消費者小白表示:“同一款鞋,線下買要一千一左右,同樣的款式線上只要七百塊錢還有贈品。線上旗艦店比線下便宜一到兩百都是常有的。”

而在線上渠道銷售額大增的同時,百麗的線下直營店則出現了“閉店潮”和“搬店潮”。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直營門店中鞋履門店佔比89%,共有7444家,而2017年直營門店中的鞋履門店數約爲1.3萬家,減少了43%。

2017年完成私有化之後,百麗時尚逐漸減少百貨商場門店,並在購物中心及奧特萊斯開設新門店。招股書數據顯示,百貨商場渠道對鞋履業務收入貢獻由2017年的超過70%降低至截至2023年11月末的不足40%,業績期內的餘下線下收入則主要來自購物中心及奧特萊斯。2023年,百麗時尚共開設515家新門店,其中391家開設在購物中心及奧特萊斯等。

然而,平衡線上線下渠道並非易事。百麗時尚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如果集團無法優化及擴大線下零售網絡及與主要線上銷售渠道維持良好關係,其增長潛力及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百麗時尚也在招股書中透露了未來的規劃,包括拓展品牌組合和產品品類,發展品牌成長平臺,強化領先地位;拓展升級全渠道銷售網絡,加深海外市場尤其是在東南亞和中東的滲透率;持續提升行業領先的垂直一體化價值鏈以及預測及迅速響應客戶偏好的能力;繼續推動數智化轉型,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