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和科技“雙向奔赴”(創新談)

李 玲

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文化產業內容形式、載體渠道、業態模式等創新,將進一步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高文化產業的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

從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中國傳統文化和科技美學創新交融的視覺盛宴,到3D光雕數字技術創造全沉浸式光影世界展示敦煌石窟文化;從文化企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發掘文化資源打造品牌IP,到文保單位採用數字技術對歷史文物進行修復和保護……文化和科技的相互融合,正在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從近幾年實踐看,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文化產業內容形式、載體渠道、業態模式等創新,將進一步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高文化產業的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爲我們留下了海量文化資源和文化成果,其中不少仍停留在傳統形態,亟待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動數字文化建設、實現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型,將爲基於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文化新產業、新業態提供內容支撐。同時,也要加強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文化資源大數據體系和算力供給中心,以及文化數據生產、採集、傳輸、計算與存儲相關設施,保障文化數據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參與推動下,數字媒體、電影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正不斷提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前沿科技相結合,將爲文化創意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比如,隨着算力、大模型等的發展,人工智能開始真正解決行業實際問題,實現降本增效。以技術含量最高的科幻電影爲例,拍攝一部科幻大片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這個領域後,特效畫面的製作時間有望縮短到幾天,從而大幅降低科幻電影拍攝的時間成本和技術門檻。通過文化創意產業與現代前沿科技有機結合,將有力促進工業設計、文創產品、文化服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業態更新和產業創新。

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一場“雙向奔赴”。通過科技賦能,文化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新型文化業態更加豐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徵更加明顯,產業鏈條和創新發展生態更加完善,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與此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爲科技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海量需求和應用場景。例如,爲數字創作提供了現實基礎,使3D打印、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區塊鏈技術等得到充分發展和運用;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存、保護、展示的各個環節,前沿科技的深度參與和應用,既形成具有全球引領性的文化創新成果和產業集羣,也進一步推動技術自身的創新升級。

加強文化科技創新和應用,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將有力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爲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3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