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中國日報網5月27日電 今日(27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從全國大局把握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黃強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是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總牽引,四川與重慶共同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在“雙圈”建設中,突出“一體化”和“高質量”,強化成都和重慶兩個超大城市的聯動,優先推進成渝主軸發展壯大,加快促進中部崛起,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聯手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等世界級產業集羣,共同打造西部科學城和西部金融中心。推出系列川渝通辦的便民事項,讓羣衆更好享受同城化便利生活。成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去年經濟總量已經突破2.2萬億元。

四川雖然是西部省份,但科教人才資源豐富,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着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機構369家,近年來國家又佈局了一批戰略科技力量,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到205個。立足產業基礎和科研優勢,開展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啓動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把人工智能作爲一號創新工程,推動綠氫全產業鏈發展和推廣應用,打造生物技術、衛星網絡、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無人機和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和商業航天。同時,四川的傳統產業規模也比較大,大力推進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加快壯大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3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成都、德陽、綿陽、宜賓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

去年,四川經濟總量超過6萬億元,增長6%、在前十經濟大省中並列第一;今年一季度增長6.1%。四川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爲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大力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電子信息、食品輕紡、能源化工3個產業規模超過萬億元。促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去年工業投資增長22.3%,鐵路、公路投資全國第一,在建水利工程總投資爲歷史之最。激發消費潛能,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於全國2個百分點,成功舉辦成都大運會、“湯尤杯”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激活了體育、文娛消費,現在成都的球賽、演唱會一票難求。着力穩外貿、穩外資,進出口保持全國第八位。

四川還加快建設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去年糧食產量718.8億斤,創26年來新高。四川是全國水電第一大省,西電東送,全國每100度水電有30度產自四川;天然氣(頁岩氣)資源量、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西氣東輸,全國每100立方米天然氣有24立方米產自四川。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釩鈦、稀土、鋰等礦產資源綜合開發。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長江黃河干流四川段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

四川堅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努力守牢安全底線、生態紅線、耕地紅線、地方政府債務警戒線和統計數據質量線。

黃強表示,儘管四川經濟總量已升至全國第五位,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基本省情。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迎難而上、真抓實幹,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編輯:刁雲嬌 李海鵬)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