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來了缺導遊 觀光政策走一步算一步

疫後各國喜迎國際觀光客,反觀臺灣,在大陸市場尚未開放、日本客恢復緩慢的情況下,原以爲能將東南亞、韓國旅客列爲重點行銷客羣,無奈導遊等觀光人才培育未超前部署,既無增加稀少語系考證名額,也未提前輔導新住民等相關人才投入導遊市場,觀光政策走一步算一步的陋習,又如何期待迎來觀光客的同時,已做好對等量能因應?

蔡政府新南向觀光推行多年,國內新住民人口節節攀升,根據移民署資料,截至今年八月,我國新住民人口已達五十八點七萬人,其中越南、泰國、印尼、柬埔寨及菲律賓就有十七點二萬人,加上來臺交換留學的僑生,可運用人才資源衆多。

諷刺的是,疫後觀光最需要東南亞語人才時,卻出現導遊供不應求情況,凸顯臺灣並非沒有資源,而是相關單位未提前培訓、加以運用。

現行規定,報考導遊得具備高中職以上學歷,評量內容除了外語,還有法規等測驗,不過新住民學歷爲高中以上畢業已是少數,還得具備一定的中文測驗能力,可說有一定的難度,疫情觀光業者就多次反映希望鬆綁,卻在疫後國境開放滿一年才陸續規畫解套措施,難怪業界急跳腳。

觀光業爲疫情重災戶,觀光署預計今年達六百萬人次國際觀光客,明年恢復疫情前一千兩百萬人次水準,但如今卻出現有團、無導遊可接的窘境,再加上先前旅宿業缺工問題未解,明年迎來更多旅客的同時,是否真有量能承接,恐仍備受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