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2025|AI+手機加速增長,國產手機尋求“新藍海”
編者按:2024漸行漸遠,2025源源而來。各行業如何應變局,如何開新局?中新經緯廣邀經濟學者,梳理過去關鍵事件,展望新年潛在機遇,以期爲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中新經緯12月25日電 (孫慶陽)2024年手機行業標誌性事件不斷:從影像競爭白熱化到AI深度融入手機,從摺疊屏手機技術精進到快充超100W乃至320W涌現,以及全球市場復甦下中國廠商紛紛赴海外搶佔灘頭等等。
然而,哪些事件纔是真正重塑行業格局的關鍵?國內外市場因這些事件,又將走向何方?
AI+手機加速增長
2024年被冠以“AI手機元年”之名。中國電信研究院戰略發展研究所副主任分析師李爲民指出,在交互邏輯上,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不斷進階,相當於語音助手擁有了“高智商”,能精準洞悉用戶意圖,而多模態交互集合了語音、手勢、面部表情等,讓操作頁面更加自然、豐富;在軟件生態層面,智能相機、智能翻譯等開發者工具也走向智能化,開發和測試的效率、質量雙雙提升。李爲民強調,AI無疑將成爲手機市場競爭的“催化劑”,品牌們如今紛紛加註AI研發,正是因爲能在該領域突圍的品牌,就有望登頂“王座”。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則分析,縱觀各品牌開發者大會的發展思路,已從單純優化手機原有功能,進階到以AI agent智能體爲核心,藉助本地化端側模型,讓手機能夠提供更爲個性化的服務,爲中高端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革新,悄然推動換機潮。不過,郭天翔也坦言,當下各廠商的AI發展路徑大同小異,只是功能側重稍有不同,並且消費者對AI的認知尚淺,多數人仍將使用場景侷限於照片、視頻、文本處理等,手機AI普及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不過,中關村在線智能PC與硬件分析師尹航認爲,大衆對AI功能的接納遠超預期,儘管現階段因“殺手級應用”難產,研發投入產出比略顯尷尬,但手機廠商若能與軟件、AI大模型等第三方攜手,不失爲破局良方。Sensor Tower Inc.(一家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平臺)發佈的報告顯示,2024年1-8月全球AI應用下載量同比增長26%,達到22億次,顯示出AI應用的普及正在加速。
國產手機海外崛起
海外市場方面,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5%,實現四連漲,其中,中國廠商在海外“多點開花”。李爲民認爲,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的成功,離不開多元化佈局、風險管理、提升產品競爭力以及優化供應鏈等多方面的努力。例如,在風險管理方面,中國手機品牌積極應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匯率波動等不確定性因素,通過加強風險管理機制、定期評估國際局勢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市場準入受限或貿易壁壘增加等風險。
在提升產品競爭力方面,中國手機品牌不斷創新,推出具有高性價比、高品質和創新功能的產品,滿足了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例如,針對新興市場非洲、東南亞和印度、拉美等地,中國手機品牌通過提供具備高質量攝像頭、長續航電池、快速充電等核心功能的產品,成功搶佔了市場份額。Canalys(科技市場獨立分析機構)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OPPO、vivo分列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前五名。
“海外逐漸成爲中國廠商的‘新大陸’,傳統海外目標市場逐漸向亞太及中東地區、拉美地區轉移,這些地方政治風險低、需求旺盛。”在郭天翔看來,這些海外市場堪稱手機行業的“新藍海”,處於增量時代,年輕人口衆多,需求呈長期上揚態勢。但受限於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者預算有限,電信基建滯後,多爲4G以下網絡,故而對低端、性價比產品,甚至功能機需求頗高。中國品牌大多從這些潛力之地起步,設廠生產、攜手當地渠道,逐步開疆拓土。
摺疊屏受追捧
不斷尋求新的突破點,是手機行業保持持續增長的動力所在,這一特點在摺疊屏上表現突出。
摺疊屏手機在2024年依然持續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李爲民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技術創新,尤其是柔性OLED技術的廣泛應用,它讓手機屏幕面積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消費者對大屏體驗的追求以及對時尚元素的熱愛,也共同推動了摺疊屏手機的流行。
李爲民認爲,隨着屏幕耐用性、電池續航等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的進一步拓展,摺疊屏手機有望在智能手機領域佔據更加顯赫的位置。
然而,摺疊屏市場增速已從第三季度開始放緩。郭天翔分析,廠商對摺疊屏的態度趨於保守,因爲大部分廠商在此領域並未實現盈利,且摺疊屏手機的復購率不高,消費者對其態度多停留在“能用”層面,缺乏必需的使用場景。
展望未來,郭天翔認爲,手機行業將繼續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的驅動下前行。AI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爲手機帶來更加智能、個性化的用戶體驗,推動手機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和競爭。同時,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和新興市場的發展,中國手機廠商將繼續加大在海外市場的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成熟,摺疊屏手機有望成爲智能手機領域的新亮點。(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