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防風險促發展
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金融專家與學者熱議防風險促發展。
縱觀經濟強國的金融發展史,無不是一手着力推進金融發展,一手及時化解風險,從而有效實現風險管理,夯實金融賦能經濟發展根基。進入新時代,我國順應經濟大勢,針對金融風險集聚的不同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壓實管理責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當下,金融監管部門政策組合拳多措並舉,一些非法金融活動及局部金融風險等問題正在得到有效化解。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後續不會產生新的風險或隱患。由於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差別大,金融服務滲透和交叉領域廣而散,防範金融風險不能鬆懈。尤其要關注高風險金融機構,有些問題隱蔽性強、危害性大,稍微管得不嚴、盯得不緊就容易死灰復燃,引發金融市場波動。統籌做好防風險促發展工作,推動金融向着高質量發展目標前進,意義重大。
完善金融監管機制,要不留風險隱患死角和盲區。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持續織密監管網,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集中力量解決高風險機構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不斷對股權結構混亂、公司治理失靈等風險點開展亮劍行動,讓違法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要瞄準重點領域風險,壓茬啃“硬骨頭”。比如,多發頻發的高風險領域,包括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其風險點往往相互交織,處置稍有不慎將加速風險外溢,削弱金融市場的信心和穩定性。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一個多部門的系統工程,要形成合力、握指成拳。金融管理部門要聯合宏觀調控部門、司法機關等,在各個環節壓實審慎監管職責,列出精準可行、標本兼治的化解方案,穩妥有序推進風險處置。在壓降金融風險的過程中,“五大監管”如同手掌的5個手指,還需提升協同性、精準性和有效性,疏通手指之間的監管盲區和神經末梢,將各類風險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
要堅定服務實體經濟不動搖,增強風險抵補能力。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互相促進。當前要結合經濟金融的適配性,儘快打通金融和產業之間的卡點和堵點,爲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金融只有在充分融入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才能做大自身的規模和增強應對風險能力。各類金融機構是服務實體經濟和維護金融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爲指揮棒,切實擦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底色和成色。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關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練好常抓不懈與未雨綢繆的基本功,以改革破解金融風險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築牢防風險促發展的銅牆鐵壁,才能切實把金融資源真正集聚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上來,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