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教育科技人才 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統籌教育科技人才 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建設教育強國·教育筆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按照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新部署和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瞄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命題,重實踐、抓落實,不斷提升教育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第一,深化對統籌教育、科技、人才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規律性認識。

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全球教育變革的趨勢,需要進一步深化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的認識,打造三者統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升級版。一是更加有力地統籌好基礎教育基點和高等教育龍頭。基礎教育搞得越紮實,學生成長的後勁就越足,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給就會越強勁。高等教育的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了,基礎教育的夯實度和創新力也就有望提升。二是更加有力地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以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一體化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三是更加有力地統籌好國內和國際。把教育對外開放融入主要工作體系,打造集聚全球人才和資源的載體,高水平開展“引進來”“走出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不斷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第二,以統籌教育、科技、人才爲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實踐引領。

一是有組織地構建全學段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着力打通從基礎教育基點到高等教育龍頭的高質量發展脈絡。將夯實學生知識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思維品質有機融合,一體化推進有組織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持續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相匹配的交叉學科平臺,不斷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爲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立體支撐。二是以多渠道和新載體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聚焦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格局。聚焦拓展跨區域合作,推動區域間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各領域開展多層面、常態化合作,構建高品質、深層次的區域教育合作共同體。聚焦教育數字化這個重要突破口,更加註重用終端需求拉動優質高效教育供給,統籌好人與人工智能、線上與線下、現實與虛擬等各類優質資源,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三是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加註重重心下移、方式多元、載體多樣、利益多邊的互動交流,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實促交流、促融合,在與全球教育、科技、人才深度互動的新場景中提升發展能級。

第三,發揮合力,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是充分發揮基礎教育基點和高等教育龍頭的作用,推進“五育”融合,夯實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培養基礎。德育方面,要着重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把道理講得入腦入心,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智育方面,要注重關鍵能力、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內生動力,培養可堪大用的創新人才。體育方面,要注重日積月累、久久爲功,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真正實現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美育方面,要注重美感體驗與文化創造,讓廣大師生不但成爲美的鑑賞者、文化的消費者,更成爲美的生成者、文化的創造者。勞動教育方面,要更加註重培育完整的勞動素養,使孩子們長大後不僅能辛勤勞動,更能誠實勞動,還能創造性勞動。此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註重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方位診斷和治“未病”,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預防。

二是以高校分類發展爲切入點,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以北京爲例,在京部屬院校和市屬院校在產業發展中既有共性的指向,又有各自獨特的作用。部屬院校的比較優勢是可以有組織地攻關“卡脖子”問題,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應通過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實驗室、卓青項目等平臺,統籌支持在京部屬高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強化“發現即發明、發明即應用”的長鏈條、短週期特徵,把人才培養與市場、產業相結合,爲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加強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撐。市屬院校的比較優勢是易於開闢新賽道,用好這個優勢能夠更好賦能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應持續深化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在環京地區佈局北京優質高等教育資源。

(作者:李奕,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李奕)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