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超過200件!秋行軍成蟲若侵臺 農委會:噴藥無效就只能共存

▲秋行軍散播的時間地圖表。(圖/Facebook/行政院農委會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全臺陸續發現秋行軍蟲幼蟲出沒農田,截至14日,通報數量超過200件,目前只剩基隆市新竹市南投縣嘉義市高雄市屏東縣這些縣市未淪陷。對此,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指出,一旦確認成蟲入侵本島,將採取強制噴藥;若噴藥後無法控制,就變成與秋行軍蟲共存的「第三階段」。

陳駿季強調,由於現在臺灣本島尚未出現成蟲,所以要掌握關鍵期殲滅幼蟲,請民衆農民踊躍通報,通報獎勵金1萬元。

危害紀錄顯示,秋行軍蟲目前寄主過的植物達353種,共包含76科,其中主要危害科別玉米稻米禾本科作物,影響產量可達2到3成;而臺灣的種植面積中,約有45%是秋行軍蟲偏好的植物,一旦本島受到入侵,預估每年損失將達35億6千萬元。

▼秋行軍蟲的識別方式。(圖/Facebook/行政院農委會)

對於秋行軍蟲的特性與外部特徵,防檢局也貼出相關資料稱,與斜紋夜盜蟲相比,秋行軍蟲幼蟲擁有「第一腹節黑斑」、「背部有花紋」等特色;與斜紋夜盜蟲成蟲相比,秋行軍蟲成蟲的基部沒有白色條紋

針對防範黃金期,防檢局指出,6月是第一世代成蟲的時機點,若未及時撲滅會成蟲災,恐比禽流感嚴重。對此,宜蘭農業處處長康立和表示,目前還在黃金撲殺期,一旦秋行軍蟲「羽化成蛾」,繁殖能力將非常驚人。宜蘭大學生物技術動物科學系教授陳裕文呼籲,新物種入侵、造成危害的管道愈來愈多元,防疫工作應該做到「全民參與」的程度,「特別是農產品,不要輕易的(從海外)攜帶,不要存着僥倖的心理。」

▼秋行軍蟲通報地點。(圖/防檢局提供)

▼各階段的秋行軍蟲危害一覽。(圖/Facebook/行政院農委會)

研究結果顯示,秋行軍蟲擁有「一個晚上最多能飛250公里,飛過臺灣海峽」、「一生可產至少1000顆卵」、「成長週期短」、「散播速度快,且目前無大量撲殺方法」等4種特性,又被標記爲「嚴重農業害蟲」。

目前政府已成立應變小組,並在全國設有500個性費洛蒙監測點,目前方針爲快速處理、撲滅。基本上,秋行軍蟲一生可產2000個蛋,只需要30天就可以完成一個世代(蟲卵孵化到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