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內卷,僅抓住這兩點核心優勢,就讓娃自雞進名校,聽完真的悟了…

看點如今,教育總習慣做加法,每個父母都唯恐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期望各方面都突出。而隨着社會愈發內卷,家長們懸着的心也愈加焦慮。然而我們也看到,部分家庭正在選擇一條更平而不和、中而不庸的道路,不卷不躺,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最重要的核心素養上來……

文丨柯察金 編丨Leon

曾經偶然看到,上海平和雙語學校總校長萬瑋先生寫過的一句話。他說,“決定孩子未來的,是他們在閒暇時間做什麼。”

品一品,真是愈發覺得有水平。一語勝過千言。

一個未來的作家,小的時候不太可能只在課堂上勤於讀書;一個未來的科學家,兒時也不太可能只在教室裡熱愛思考。

孩子願意在閒暇時間做什麼,這個纔是他們真正的習慣,是他們長大後的模樣。

新的一年中,外灘君又和很多家長、老師、機構有着持續的交流,發現在當下,焦慮的家庭還在主抓“結果”,而有智慧的家庭都已經在做減法,着重孩子“習慣”的培養。到頭來,焦慮的愈發焦慮,鬆弛的更顯鬆弛。

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過早超前學習、比同齡人多學一冊書……有什麼用呢?雞得太極端的結果,是又一現代病的流行——“空心病”。而孩子真正的優勢,是把習慣打牢,着眼未來。這樣即便暫時落後,後面蓄勢發力也會很輕鬆。

那麼,閒暇時有哪些事情最值得孩子去做?

或許,平和家長的選擇值得參考:少點精神內耗,多點斷舍離!不要想着孩子從小就能變身成六邊形戰士、樣樣開枝散葉結果。在中學之前,杜絕“花裡胡哨”,不妨一門心思把孩子的兩個習慣抓好,就可以了。

是的,大方面的習慣就主抓兩個。如萬瑋校長所說,未來學校的核心學科一定會減少。在他看來,真正的核心學科只有兩門,一個是體育,另一個是閱讀。

人間四月芳菲,我們出發去“取取經”。

位於浦東的平和總校,外灘君拜訪得非常多了,前幾天,我們調轉了個方向,來到了風景秀美的青浦平和。

“村落式”設計,絕美的青浦平和校園

這所超80%學生升入平和高中的直系分校,自開辦以來就以高端的設計、絕美的校園、豪華的設施而引人注目。然而,沒想到在青浦平和“大而美”的外表下,竟還隱藏着如此多的細節,以至於很多方面,都讓人難以相信是所年輕學校會有的積澱……

讓圖書館本身也可以被閱讀

不少家長看過都說,青浦平和學校的校園實在美。尤其是圖書館,外觀像頭藍鯨,漂亮得像網紅打卡地——當然,在一般的“網紅圖書館”,多數人都在凹造型,沒幾個正兒八經看書的。

夜幕之下,“藍鯨”似的圖書館

但在青浦平和,氛圍就是做學問該有的味道。即便在放學時間,我們還是看到,一波又一波的大小同學們魚貫而入圖書館,或就座讀書,或取書外借,或交流探討。

拜訪當天,我們印象深的是位二年級的寄宿小女孩,她在窗邊充足的採光下只留下了個安靜的剪影,時間彷彿都因她而凝滯。

從館長陳老師處,我們瞭解到,這位小同學每天放學都會出現在圖書館,來了就找個地方認真讀書,自主性非常強。

發現她對閱讀分享也十分感興趣後,陳老師也鼓勵她去參加初中部的讀書交流會,她聽着哥哥姐姐們的分享不亦樂乎,有時候也會勇敢地參與討論,在表達能力方面的進步令人吃驚。

陳老師的工作經驗豐富,是上海市優秀閱讀推廣人,及上海市中小學圖書館骨幹館長。與固定年級的正課老師不一樣,陳老師和她的同事們接觸的,是來自各個年級的學生,因此對於不同學段的閱讀差異性,她們都掌握着專業的閱讀理念與技能與之匹配。

圖書館的老師每天都會默默地觀察着每一個孩子,瞭解他們的個性、風格和閱讀偏好,在這裡沒有考試成績,只有不同性格、喜好的讀者。

圖書館超級大,而且分類清晰

同學們在做讀書分享

不光要推動孩子們的自主性,圖書館的老師們自身便展現出了很“平和”式的一面,她們即便在非工作時間裡,也會不斷主動地思考,還有哪些創意性的閱讀活動可以帶給孩子?怎麼讓不同特點和偏好的同學都能參與到適合自己的閱讀行動中?怎麼讓閱讀的力量在孩子們之間傳遞得更爲熱切?……

陳老師坦言,在她看來,校園圖書館的工作其實早已脫離過往單一、呆板的“看管場地和書籍”的模式,恰恰是在當下的時代非常需要主動拓荒的領域。而她帶領着團隊始終堅信,她們的每一步努力,都可能帶給一些孩子們閱讀的新世界。

比如,最近恰逢青浦平和圖書館的“閱讀節”之際,每一週圖書館裡都有奇妙的閱讀創意活動。比如上週就有別出心裁的“享你所想”故事續寫遊戲。

館內的公告牌上,館員老師們設置了幾個有趣的故事開頭,讓同學們自由發揮接後面的故事。如果是年齡太小的一、二年級孩子,老師們就直接在各個班“巡迴”,讓他們用口頭的方式表達出來。

孩子們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創作了《森林探秘》、《小警員的故事》、《從天而降的食物》等故事,從這些“奇怪又可愛”的小作品裡,能發現孩子們發散思維的無限潛力。

陳老師幾年前來到青浦平和,覺得這兒的圖書館“不太一樣”。她的一句話引發了我們的好奇“好的圖書館,本身也是應該可以閱讀的。”

和陳老師深入交談後,我們發現比起一個讀書的“場所”,青浦平和圖書館更像是個有機生長的生命體。

學校在各方各面都願意放手,把舞臺交給學生、看見每一個孩子。閱讀這事兒也不例外。

圖書館設置了“閱館家”,在每個班級選一位熱愛閱讀、願意爲推廣閱讀做貢獻的孩子,作爲圖書館和班級同學之間的紐帶。“閱館家”不僅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成長鍛鍊的機會,也讓他們意識到,閱讀不是一件單向、被動接受輸入的事,而是需要他們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引領和推動。

這個崗位搶手得很,孩子們爲了競選,需要演講、面試。當上“閱館家”後,還要每週開例會,到圖書館值班,學習圖書館知識。小“閱館家”們不僅需要盡好自己的責任,爲了推廣他們的閱讀興趣,他們得琢磨,怎麼讓一本書快速地打動別人呢?

爲了激發所有同學的閱讀動力,除了每週都會有的圖書館自選課程(主要是自主閱讀與分享交流形式),老師們還會刻意給部分需要“推一把”的孩子創造機會。

今年就有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平日裡有些頑皮,同學們都沒想到他這學期居然做起了“閱館家”。只能說老師是深諳孩子們的心理的——這個孩子當了“閱館家”後,一改常態地認真細緻起來,在前幾天圖書館的分享交流會中,他做了大量的功課,寫了好幾頁的閱讀筆記,就爲了能做個精彩的展示。

推廣閱讀的終極意義不是讓學霸變成學神,而是讓每一個孩子深度地參與進來,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而所謂有機生長,就是播撒自由之種子,扎習慣之根,任其開個性之果。

學習就得“有趣、有料、有堅持”

將視角從美麗的“藍鯨”轉到日常的課堂,我們發現,青浦平和至少做對了三件關鍵的事。

其實說白了,也是針對孩子閱讀的三個痛點:沒有興趣,走馬觀花,半途而廢。來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幾條?

1.不掃興的閱讀

提到興趣培養,人們經常急着談“內驅力”。但其實孩子還小的時候,對周圍環境還在熱烈的探索期,很難有特別穩定的內在動力,所以纔要培養嘛。這個關鍵期,教育者多用點心,孩子就能少點阻礙。

青浦平和的孩子們,一、二年級不管是中英文課,都以繪本爲主。除了圖片文字,老師還引入大量的視聽文本,比如動畫片、紀錄片等。

甚至數學、科學這樣的學科,在低年齡段也會通過繪本的方式學習。比如用《100層的房子》做數學啓蒙,幫孩子認識1到100的數字,通過圖畫培養他們數學的空間感和方向感,把抽象的數字與生活中房子對應,將數學生活化……

老師很注重給孩子提供分享和展示的平臺。正如小學部副校長高雯老師強調,要讓每個孩子都被看見。

比如語文會有類似“百家小講壇”這樣的分享交流活動;英語老師會在每節課正式開始前,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去自由地介紹自己最近感興趣的話題。

閱讀的過程,中英文都有側重,抓大放小。

語文課上,老師絕不貪多求全,每次只帶孩子解決一個大的核心問題;英語課上,老師也不會緊盯着每個字詞、語法,而是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地表達,錯了、不成樣也沒關係,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表達欲。

在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元且貼近個體需求的教學方面,青浦平和也很有一套。比如,在一至四年級學生開展英語閱讀課時,學校採取了中外教合作授課的模式:

不拘泥於傳統的“外教主講、中教輔助”模式,中外教在課堂上的採用不同的合作課模式,根據每節閱讀課的重難點, 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融合中西教學法的優點;

強調個性化教學,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特點、興趣和能力水平。老師在瞭解學生的閱讀習慣、理解力、詞彙積累等具體情況後,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給予支持和挑戰,同時會實時調整與創新……等等。

可以說,不管是處在哪種進度、什麼特點的孩子,都能在中英文閱讀中找到自己的樂趣,而並不會有畏難情緒。

同時,閱讀也大量地與拓展式項目化學習結合起來。例如今年五年級,英語課上,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了關於植物的文章,課後老師真的帶他們在學校的小菜地裡親手搞種植。

而最近的語文節,孩子們的活動也非常有趣。一年級摘抄有關春天的句子;二年級評各大菜系的美食;三年級瞭解不同傳統節日的特點;四年級在傘和團扇上寫詩,給詩詞配樂;五年級用戲劇的方式改編四大名著。

看吧,要讓孩子不掃興地閱讀,老師要花的心思居然這麼多。

2.高效的堅持

當然,光讓學生“感冒兒”還不行,如果閱讀沒方法、沒策略,只能是走馬觀花、雁過無痕。

高校長介紹,青浦平和是真正把閱讀當做一門課程來做。

整本書閱讀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1-2年級是繪本,一週2節閱讀課,3-5年級就涉及經典名著,一週1節 ;英語的話,到了5年級時整本書閱讀一週3個課時,比重相當大;另外,早間還有晨讀。

所有科目的學習,都是緊緊圍繞着閱讀爲基礎。包括數學、科學學科也是如此。

很多學校會忽視STEM學科的閱讀,事實上,缺乏閱讀能力的孩子,可能連考試的題幹都不容易弄懂;何況,不管是哪門科目的學習,閱讀都是必備的敲門磚。

學校圖書館有專門的STEM閱讀區

青浦平和的STEM課程,分爲以課前預習爲主的閱讀,課中作爲理解實驗原理支架的閱讀任務,以及課後作爲知識拓展的閱讀……在每個過程中,老師都爲孩子提供閱讀補充閱讀清單。

“除了培養學生在自然課程中正確的閱讀習慣,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高校長闡釋道。

還有一些孩子,在閱讀時只是機械地閱讀文字,而沒有深入理解文章的含義和背景。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對閱讀內容一知半解,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這時候,老師的角色是當好腳手架。比如在整本書閱讀和羣文閱讀中,老師會在每個“路口”等着同學們,給他們適當的點撥,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跳讀、略讀、精讀等,並更深入地思考文章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

有了方法,就得堅持了。自創校開始,青浦平和就推廣語文“閱讀馬拉松”活動、英語“RAZ reading”項目,發動學生每日堅持中英文閱讀,評比閱讀之星,用相應的閱讀數據分析,強化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時”、“量”的同時,鍛鍊各項閱讀能力。

每年這時候的“世界讀書日”,堪稱全校的讀書嘉年華。圖書館開展爲期長達一個月的“閱讀節”活動,將孩子們的閱讀所獲,會集中地通過各種形態展現出來。

高校長笑道,在青浦平和,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自主的閱讀者,即便到了中高學段,學業基本沒什麼可擔心的。

體育幫助孩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從圖書館一路走到教室,再到圍繞着整個學校的跑道、全景天幕游泳池……隨着探訪的深入,我們愈發覺得,青浦平和不光是表面的風光美,並且,這裡的教育者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這麼做。

宏觀上拎得清,細節上又做得到位,這不是一件年輕學校輕易能做到的事情——合理猜測,青浦平和站在了總校二十多年的肩膀上,故而,雖然新,但也老成。這麼說可能奇怪,但卻不矛盾。

比如說體育,很多學校都在修漂亮的場館,這沒什麼。但體育的意義、體育的內核到底是什麼?鮮有人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小學部副校長丁莉老師指出,體育和閱讀,其實這兩者並不是割裂開的。正如閱讀是以諸多學科課程爲基礎,體育也與心理健康和學習能力緊密相關。

表面上看,青浦平和有很多“fancy”的體育項目,如連總校都很羨慕的水上運動,利用靠近澱浦河的地理優勢,成功地做了皮划艇、賽艇項目,並引進國際認證的專業水上運動教練;美式橄欖球也爲一大強項,青浦平和是上海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小學和初中全裝備美式橄欖球隊的學校。

孩子們正興高采烈地進行皮划艇運動

然而,打動外灘君的並不是這些,而是當丁校長“如數家珍”出,什麼樣的運動能鍛鍊到孩子的哪一塊肌肉羣;爲什麼要多帶孩子做“本體覺”,也就是使用核心力量的運動;爲什麼及怎樣帶孩子做感統訓練……一所學校的教育,正是建立在這些細緻、科學的整體性思考上的。

青浦平和傾向於關注孩子被俗稱爲“高端注意力”的專注力。高端注意力不僅僅要求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分心,不被外界所幹擾,還要求孩子要有意識地知道自己有哪些任務需要完成,即使外界存在很多幹擾因素,仍然能夠在一段時間之內保持一個高水平的注意力。

高端注意力需要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在運動中,使用核心力量的項目可以釋放它們,所以學校會大力推行棒球、橄欖球、足球等;

丁校長表示,別以爲“感統訓練”是什麼神秘高大上的東西,青浦平和每天都在做。比如有些小朋友的前庭覺不發達,導致感統失調,走路都容易摔跤,老師會帶着他們做平衡球,左右交替運動等,並建議家長多帶孩子盪鞦韆;

除了鍛鍊大肌肉羣,小肌肉的活動也很重要。“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小手部小肌肉不發達,握筆寫字就比較累,這就要多帶他們做一些鍛鍊小肌肉羣的運動,比如剪紙、穿珠子、貼貼紙……”

每一個項目都是有指向、有目的、嵌套在大的策略裡面的。什麼叫教育的細節啊。

另外,爲了調動孩子們的運動熱情,學校還花了很多心思在體育的趣味上。比如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體育類社團課程,包括橄欖球社團、擊劍社團、跆拳道社團、拳擊社團以及游泳社團等;

開辦各種趣味運動會,如五人六足、長杆跑、袋鼠運瓜、毛毛蟲等團體項目,還有踢毽子、手腳並用、企鵝漫步、60s投籃、趣味足球射門、飛盤九宮格等個人項目。

橄欖球也是青浦平和的特色運動之一

經體育老師估算,青浦平和的孩子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

和閱讀類似,不管是中教還是外教體育老師,都注重看見每一位孩子,讓每個孩子享受運動、受益於運動,在教學中多使用鼓勵的方式,團隊配合的形式。

在兒童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學校還有專門的“小胖墩”計劃,不僅是在醫療、飲食、保健方面,老師會在背後進行關注和控制,在課內外還會引導他們做戶外遊戲和運動。

有些家長出於給孩子減肥的目的給他們報名類似小鐵人三項的運動,結果減肥成功了,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事,因爲孩子們真正愛上了體育運動。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運動,不單單是野蠻體魄,也是強健精神。體育的精神與文化在學生離開校園之後,也伴隨着他們,和他們走完一生。

從青浦平和將橄欖球這種高對抗性的運動作爲一大特色便可看出,學校非常注重磨鍊孩子的品性。丁校長補充道,水上運動隊有一節課很重要,就是先學怎麼落水,就像學輪滑時,先學怎麼樣摔跤。

而敢於拼搏的韌性,勇敢的品格,又可被歸於青浦平和的又一大框架中——養成教育。

青浦平和從建校之初,就特別強調學生的養成教育——能力可能決定孩子飛得高不高,而教養可以決定孩子飛得遠不遠。

一如丁校長的妙句:“以前人說,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但不論窮樣富養,都不如教養。”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教養是可以護孩子一身的盔甲。因此在孩子入校之初,就被教導在不同場合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音量,並展現出合適的禮儀和風範。

細節控又出現了——細節,永遠是細節,能看出一個學校真正的用心,真實的底色。

針對養成教育,青浦平和制定了相當多詳細且具體的規則和禮儀,比如《青浦平和養成教育55個細節》。

比如說音量的使用,可以具體細分爲五度。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絕對保持安靜;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悄悄地、小聲地和鄰座的同學說話;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相當清晰地、大聲地、有禮有節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又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可以允許孩子偶爾的奔放……

但同時,養成教育又是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在學生每日的學習和生活中,浸潤在學生與人交往的方方面面。

老師們,不管是學科老師、班主任、體育老師還是生活老師,整個團隊將養成教育專題化,如學術誠信、個人衛生、用餐禮儀、着裝規範、集會禮儀、如廁文明等等。以升旗儀式、主題班會、慶典活動以及學科活動等不同形式爲載體,幫助孩子爲人先立德,成君子之氣格。

比如在圖書館,孩子的“入館第一課”便是行規教育,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地與圖書館“交朋友”,將圖書館的行爲規範守則以生動的動畫、表演形式爲孩子呈現。

又如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也會在文本中學習到如何相互尊重,禮讓他人,友愛共處。就好比繪本《你把水桶加滿了嗎?》中提到,“當你主動幫助他人時,你就是在爲別人的水桶加水,而當你收穫了來自他人的尊重、幫助與善意,那也正是別人在爲你的水桶加水。”小朋友就認識到,只有互相尊重,彼此禮讓,每個人的水桶纔會越來越滿、擁有更多的快樂。

結語:長期主義的勝利

還有一點,想寫在後面,也是令我們印象頗深之處,就是青浦平和想得、做得周到的另一件重要的事——

如此熱忱細緻的一羣教育者們,卻仍然不曾想過要“包辦”教育。平和始終相信,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家校共育,對於青浦平和而言是不變的前提。

平而不庸,和而不同

在閱讀中,學校專門爲家長設立了圖書區和家育模塊。不僅開創性地設置了爲家長開放借閱的“VIP家長讀者機制”,更是定期舉辦家長閱讀分享會,牽頭“家庭讀書俱樂部”,爲家長賦能親子閱讀的實際開展,用閱讀強化家校共育的聯動,成爲加強親子親密關係的紐帶。

在體育和養成教育方面,學校有爸爸足球隊、媽媽舞蹈團、親子共騎行等活動;多次開設“家長課堂”,抱誠守真,與家長共讀“教育”這本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動作並非學校的“義務”,但青浦平和還是用心地去做了。我們也突然明白,爲什麼這所學校會如此受到衆多上海家庭的信賴。同時,很多家長的育兒觀念也因平和而悄然發生轉變。

萬瑋總校長說過,我們今天已經不能只是給學生一些固定的技能。比如過去說的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個概念就不存在了,我們必須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東西,讓他們靠這些東西能夠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

“人生,唯體育與閱讀不可辜負。”萬校的名言,如今已成平和系學校最重要的指導方針之一。

身、心、智強健,未來怎能不可期?培養孩子最核心的習慣,才能贏得長期主義的勝利。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