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登臨火星點亮中國高光時刻(國際論道)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成功。

5月15日拍攝火星探測器着陸火星表面模擬圖。

5月15日7時18分,距離地球3.2億千米之外,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現火星表面軟着陸,穩穩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外媒廣泛關注。

火星探測屬於高風險航天任務。自去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啓程,天問一號經歷了近7個月的“奔火”之旅、3個月的“環火”探測和“恐怖9分鐘”,如今“登火”成功,並且即將開展巡視探測。環繞、着陸、巡視,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着、巡”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尚屬首次。“里程碑”“巨大飛躍”“輝煌時刻”等字眼,高頻出現在外媒對中國登陸火星的報道中。在對中國火星探測取得成就表示祝賀和讚賞之餘,國際輿論也對未來中國太空探索發展充滿期待。

“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稱,中國登陸火星是其太空計劃高光時刻。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着陸,使中國成爲繼原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也在太空探索的最前沿實現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紐約時報》的報道以“美國現在在火星上有伴了”開篇,從任務內容、着陸點和着陸過程等角度,對中國此次“探火”進行了系統化的介紹和梳理。報道還介紹了中國的火星任務以一首經典詩歌命名爲“天問”以及火星車以中國火神祝融”命名等細節。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刊發文章,將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器做了一個整體比較。文章稱,“祝融號”在着陸時採用了目前應用最廣的反推懸停式着陸方案,這種方案雖然對地形要求較高,但技術的安全性也同樣較高。

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刊文稱,登陸火星是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取得的最新尖峰成就。中國證明了自己的奮鬥精神。現在,天問一號的成功已經證明,中國是一個嫺熟的星際探索者,一些更大膽的項目可能即將推出。

“巨大的飛躍。”著名科學雜誌《自然》援引意大利科學家奧羅塞的話稱,中國成功登陸火星,在一次任務中就完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此前花費數十年、歷經多次任務才實現的目標

“中國航天部門爲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送上一份百歲生日大禮――一臺火星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稱,成功登陸火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輝煌時刻。這不僅展示了中國不斷增強的航天能力,還適時地提醒世人關注中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

“自立自強是進步關鍵

迄今爲止,人類共實施47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僅25次,成功率剛過50%。在火星上着陸的任務,目前共實施22次,算上此次僅成功10次。外媒普遍認爲,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一舉成功”實屬不易。

美國廣播公司稱,中國探測器首次成功着陸火星,這一技術上具有挑戰性的壯舉比登陸月球要更復雜和困難。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稱,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是“了不起的成就”,因爲這項任務極其艱鉅。事實上,在着陸火星過程中,探測器要在約9分鐘內將時速從約2萬千米降至零並實現軟着陸。雖然此前中國已有月表着陸經驗,但火星環境比月球更復雜,且通信時延單程達20分鐘左右。這意味着只能靠天問一號自主完成這“恐怖9分鐘”的程序,堪稱步步驚心。此外,火星與月球不同,月表近乎真空,而火星有大氣層,這大大增加了探索難度。

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稱,探測器着陸火星是迄今爲止對中國太空探測能力的最大考驗。在火星上着陸必須由探測器自動進行。“每一步只有一次機會,行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存在任何缺陷,着陸就將失敗。”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報道認爲,此前,還沒有任何國家完成過如此複雜的火星探測任務。在再入和着陸方面,中國展現出了非凡的技術成熟度。這也得益於中國從探月任務中獲得的技術經驗。

“自立自強是中國太空進步的關鍵。”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總結說。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多年來,中國爲自主實施太空計劃提供了雄厚資金,並像五年規劃一樣制定精準的太空計劃。

“爲和平利用太空作貢獻

“中國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了,下一步會是什麼?”美國《商業內幕》稱,中國探測器成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着陸,將有至少90個火星日進行探測。面對極爲惡劣的火星環境,天問一號探測器必須足夠強大,才能在這個紅色星球上“荒野求生”。

《紐約時報》日前在題爲《月球、空間站與火星:詳解中國太空雄心》的文章稱,“祝融號”將進行一系列實驗,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質和大氣。目標之一是更好地瞭解該地區冰的分佈情況,“有助於給未來人類的訪問提供支持。”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任務理事會主席托馬斯・祖布欽社交媒體上表示,“與全球科學界一起,我期待着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爲人類瞭解這個紅色行星作出重要貢獻。”

英國廣播公司援引專家的話稱,成功登陸火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鼓舞,同時也證明“中國可以爲人類知識庫貢獻更多力量”。

“對火星的探測,並不是中國太空探索的極限。”俄新社報道稱,中國探索火星計劃的下一步可能是在2030年左右再次發射探測器,將火星土壤樣本送回地球。到2050年,中國科學家有望實施載人火星飛行計劃,目前準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中。除了登陸火星外,中國正在建設自己的軌道空間站。據透露,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國計劃將太空探測器發射到距地球約150億千米的太陽系邊緣進行科學研究。

法新社稱,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國在航天領域還有不少新動作: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預計在近期發射,將會爲空間站送去燃料和補給物資;3名航天員正在進行準備,預計將於6月份搭載神舟十二號進入空間站,駐留3個月時間。

“德國之聲”援引中國官方媒體的評論稱,中國將爲致力於“揭開宇宙的奧秘,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貢獻”。

(圖片均爲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