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上的魔術師》再掀復古風潮

天橋上的魔術師》邀請金馬最佳美術王志成操刀,將80年代的經典氛圍完美呈現。(本報資料照片)

宋柏緯(中)在劇中爲了追求盧以恩,開樂器行的爸爸陳如山(左)率全家出動彈吉他助攻。(公視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情設定在80年代,劇組斥資8000萬以還原中華商場實景。(公視提供)

《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情設定在1980年代,劇組特地還原中華商場實景,令人回味十足。(公視提供)

懷舊時光總將人帶回當年美好記憶中,不少戲劇也喜愛回味復古風,從2009《光陰故事》、2014年《雨後驕陽》、2015《一把青》、2017《那些年,那些事》都有年代既視感。20日剛首播的公視旗艦大戲《天橋上的魔術師》,該劇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全劇耗時5年、斥資2億打造,故事設定1980年代,爲了神還原時空背景,劇組大手筆斥資8000萬搭設中華商場實景,曾掀起民衆朝聖風潮

將小說文字影像化,除了場景真實度受考驗,也必須仰賴導演、製作團隊及美術組的耐心。《天橋》美術指導是業界人稱「頭哥」的王志成,他曾與侯孝賢王家衛陳凱歌等知名導演合作,入行多年多次入圍各大獎項,2018年以《範保德》獲得北影最佳美術設計,2019年以電影《返校》獲金馬最佳美術設計、2020年獲北影最佳美術設計。

王志成接受本報專訪,回想與導演討論「復活」中華商場時,他將自己對中華商場的浮光掠影、強迫抓取記憶中可用元素,並把情感摻揉進去,「過程是滿痛苦的」。原來,把中華商場的皮鞋店、電器行復刻並不難,難的是除了他們做生意的地方,還有一般人看不到的、屬於他們的「生活領域」,「那對我來說是挑戰最高,也是最有成就的地方」。

美術人設 增角色厚度

原着小說對「人設」沒有太多描述,影像呈現格外重要,拍攝前得先設定再將場景、道具一併到位。王志成分享,像是阿派朱軒洋飾)、阿蓋謝季恩飾)兄弟家中蓋爸蓋媽設定爲小兒麻痹患者,蓋媽還是客家籍,因弱勢身分接受政府輔導,蓋爸後來學會配鎖刻印、蓋媽會縫紉夫妻倆感念政府,家中還放有老蔣、小蔣紀念品等,「小說中沒有這些,但設定後,角色厚度就出來」。

王志成表示,《天橋》包含場景搭設、協力廠商、美術人員薪資、建材材料、道具等,光是主場景「中華商場」就花掉三分之二的預算,剩下的散景只能用剩下的三分之一分配。像是劇中年輕人去「冰宮」溜冰,本想到萬年大樓的冰宮拍攝,但已被拆除,後來改到仁愛路的青少年育樂中心地下室溜冰場取景,由於場地是現代的直排輪場,在有限預算下,將劇情「冰宮」改成「四輪溜冰場」,儘量做到與80年代符合的元素。

疫情攪局 場景遭拆除

擁有多年美術指導經驗,王志成認爲臺灣影視產業已進步到,至少開拍前的劇本已定稿,讓美術較有脈絡遵循。可惜的是,好不容易在汐止「重建」中華商場,原希望像電影《賽德克巴萊》在霧社的場景能保留半年開放民衆參觀打卡,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贊同保留場地,作爲相關展演計劃,不料去年碰上新冠疫情,超過百人以上活動喊卡,無法承擔更多成本下,最終不保留,「對我來說,中華商場拆了2次」,語氣中道盡無限感慨。